平时真没注意,但仔细思考了一下后就能发现,如今实际的社交圈子实在小得不像话。尤其是我这么宅的人,圈子就更小了。我认真想了下自己的圈子,除了同事就几乎没有了,朋友基本没什么联系,同学更是,而同事呢除了上班之后也不再有什么交流。这圈子完全狭小到只有一个点了啊。有人还有业余爱好,锻炼或是休闲,还能稍稍扩展一下社交圈,但大部分人估计也比我好不到哪去。游戏群倒是有几个,不过我几乎都是潜水,很少会发个言表露意见,而且这也很难算是社交圈子。
想起小时候,满村子跑,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整个村子都摸遍了,谁家的门朝哪,谁家今天午饭吃什么几乎都一清二楚。不仅和全村小孩子打成一片,就是不少大人也能愉快交流。虽然仍未出村子,但这社交圈于小孩来说不可谓不大了。
上了学,全班同学几十个自然是一个圈子,而且和临近的几个班级也玩得不错,就是高年级和低年级也有不少说得上话玩得到一起的人。到了中学,学业开始吃紧,一个班的同学都有一些没什么交流的,更别提其他班级了。没办法,高考压力实在太大,几乎所有人都被不断的模拟考和练习给压低了头,而那些未低头的也是另一圈子,交流自然就少多了。大家会按平时的成绩及性格自发形成一个个小圈子,这圈子很小,只能交流些学业上的事,枯燥得很,但谁也没有精力抱怨什么。
进入大学,虽然也还有班级,可同班级的人却很少交流,大家都在和外班甚至外院的人积极互动,因为上课时班级很不明显,通常都是大教室,什么专业的人都有。圈子也明显大起来多起来,而且基本都是因性格或者兴趣结成的,有些圈子虽然很小,但和很多圈子都有交叉,因此总会结识很多性格特异又很有魅力的人,很让人欣喜。这些圈子都很活跃,似乎中学被压抑的精力一下子全爆发了,算是一种逆反吧。因为太过活跃,反而觉得当时的校园圈子竟有点太大了,让人吃不消。
工作后进入社会,刚开始还有热情,到处参加各种组织和活动,积极去认识很多人。但很快这热情就消散了,太累,人情世故太多,学生的纯情一点一点磨没了。于是就不再和人有过多的接触,终于学会了仅止于同事关系,这样对大家都轻松。于是,圈子也就越来越小,先是一个公司,继而变成一个部门,最后终至于一个组。这些年基本只在组内交流,组外于我几乎完全不相干了。
社交圈子越来越小,交际能力也越来越差,竟至无法和陌生人好好交流了。也开始不喜欢改变,只是安心在这样一个小小圈子里躺着。脑袋也越来越僵化,很少接触新思维新事物,只是满足于几个人之间偶尔的八卦,似乎这几个人就是全部的世界了。
突然这么一想,就觉得好可怕啊,我的世界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狭小了呢。即便想到了,以现在这种完全躺平的状态,又如何去改变呢。况且,也没有去改变的动力,反而感觉这种状态还是蛮舒适的。只要不去想的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