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通过《编剧小白》的前几期,对编剧的套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确实有很多电影的编剧在忠实地执行这一指导思想。
不过电影相对于其他的艺术形式而言,还有一项很关键的便是视听语言,这其中包含了常规绘画的构图,摄影的光效等等,但是本文会着重讲一个问题,那就是剪辑,如何用剪辑的思维去处理剧本,是每个电影编剧所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
这里我们还是拿出诺兰的成名作《追随》来分析,这部电影的故事其实十分简单,一名需要嫁祸于人的杀人犯,在行凶前找到一名无所事事喜欢跟踪人的作家,于是乎他以体验生活为名带着作家入室行窃,然后设法让作家带着凶器去找他要杀的那个人,最终自己下手嫁祸于作家。
但是如果我们知道了电影的三幕式结构之后,我们可以把不同事情的相似节奏点剪在一起,如果是传统的电影套路来讲这个故事,那么跟踪接触为第一幕,入坑学习入室为第二幕,独自作案被人陷害为第三幕,本片确实也是这么处理的,但在一个地方有了自己的发挥,那就是实际上这个故事可以分两个相同的部分:
1:师傅(杀手)带徒弟(作家)跟踪、入室、找到目标、下手。
2:徒弟(作家)出师,自己选择目标跟踪、入室、下手。
所以在剪辑上打破了故事的时间限制,在第一幕中,交替出现作家跟踪杀手,和出师后的作家跟踪自己选的目标,也就是杀手要杀的那个人。
在第二幕中,交替出现的是杀手教作家如何入室并且拿走哪些东西,出师后的作家在拿走目标人物的物品后对她产生兴趣(掉入杀手的圈套);作家决定跟着杀手的套路学习,出师后的作家决定帮助目标拿回一些照片。
在第三幕中,作家取回照片时打伤目击者,而当他发现这是个圈套的时候,怒气冲冲地去找自己的目标,一阵争执后留下了一把锤子走了,杀手用锤子杀了目标,自己金蝉脱壳嫁祸于作家。
从这里不难看出,要想讲好一个复杂的,多线的故事并不难,我们可以把所有的故事元素都单独的列出来,再将性质相似的部分安排在想同的地方出现,想想看,《两杆大烟枪》、《云图》等莫不是如此。
《云图》中一共有六个故事,如何在三幕中讲述六个故事,超越时空的架构中,除了永恒不变的爱这个主题,能相同的还有故事的起承转合,将故事的相同阶段剪辑穿插在一起,可以说做到了最大限度的流畅,更加令人称奇的是,我们知道《云图》的内地院线版是经过剪辑的版本,相比于国际版切掉了一些不能过审的镜头,但是如果对比两个版本,能发现被剪掉的镜头不多,可能在十几分钟左右,可事实上被剪掉的长度足有40分钟之多;能做到“刀过无痕”,无外乎是运用编剧的思维在操作,哪些桥段不是单一故事的上下文,哪些桥段不是六个故事所共有的,这些便可以省去。
退回到《追随》这部电影,诺兰自己评价该片说是“一部在有限的条件下所完成的巅峰之作”;并且拿下了1998年9月在旧金山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确实相比于他后来的《盗梦空间》,后者不过是在场面上更大,但在剧本和剪辑方面则并没有突破。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电影节上的一些获奖电影,故事的本身乏善可陈,故事的剪辑也略显混乱,它们获奖的原因在于:把原有的合理的故事结构,按照另外一种合理的结构去排列,第一个这么玩的人,并且玩得有道理的人,自然会受到学院派人士的青睐。
话说回来,学院派并非是“old school”的代名词,他们始终处在理论研究的前沿,当把套路玩熟之后,才能量变引起质变产生创新,很多生涩难懂的编剧理论,也会逐渐从独立电影向商业电影普及。
当我们掌握了套路之后,编剧行为逐渐变得像填空题,可是艺术本身的答案不是唯一的,编剧的成长也应该逐渐从“如何填”到“填更好”,再到“填出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