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听流程,首先想到的就是“走流程”,好像几乎和形式主义挂钩了一样,我们说的不是这样的流程。
事实上,流程是一个企业当中,员工优秀的隐性经验、知识的显性化,把一些员工有效的做事的方法、过程、经验转化为全公司都可以看得到的“流程”。那么,整个公司在组织系统上就能实现进步,而不会说因为一个优秀员工的流失,一种组织能力就没了。
所以,建立流程,始于员工优秀经验的显性化、固定为组织能力。
流程的建立,也有两个随之而来的目的:
第一,是当公司的某个项目出了错,你不会去追究员工的责任和错误,而是找流程的麻烦,所以员工的心理安全感就有了保障可以大胆去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而每一次流程出错之后的改善,就是整个公司组织系统的进步。
第二,流程从来不是为了让人遵守的,而是指导人提升业务的成果质量和效率的,并且一旦有更好的经验和方法,就需要立马去调整流程、改善流程,这才是流程建立的目的——需要员工不断去用自己的经验去改善流程,以使得流程可以让员工创造更加稳定、高品质的成果物。
你看这两个目的,事实上,流程的建立就是在让整个公司的组织能力得到固定和进化,而不单单是员工个人的能力、经验的积累,所以,有时候,在没有流程的时候,甚至可以临时先建立一个流程,因为目的压根儿不是为了让大家遵守,而是给大家去改善设定一个锚定物而已,要有可以改善的东西嘛。
比如我之前的工作,领导组织制作、生产、上架一批儿童内容,那么在完成整个制作过程后,我就立马根据整个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梳理了一个流程的文本,之后就按照这个流程走了。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有做的好的部分(产生比较好效果)、也有走过的弯路(出错或差点出错的),那么这些“隐性的经验”如果不显性化为一个“流程”,那么,下次做的时候,别的同事效果好的方法没用上,弯路继续走一遍,这就是企业中巨大的一个浪费;另外,有时候我如果没有作总结,那么好的经验我自己也会忘掉,出过的错也可能再错一遍。
当然,对于企业来讲,最大的伤害,就是这仅仅是我自己的东西,我一走,公司里面如果都不知道,就好像公司没有做过这件事情一样,公司的在组织能力上没有积累和固化,这同样是一种浪费。
那么在精益管理当中,最极致的一种状态,就是首先分清业务——我们做什么业务,和不做什么业务;然后每个业务里又分为若干个流程作业;在作业之下又可以细分为多少个动作,再选择做哪些动作,不做哪些动作,最后都可以全部排列出来展开。
这就是把在大家头脑当中的做事方法、经验全部整理成语言,并且是有逻辑的、清晰的语言,这也是《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里面说的“思考整理”,我们头脑里的很多东西,有些事意识当中的,有些事无意识的,当我们把这些东西全部摊开来意识化,才能让每个员工自己、公司的组织系统都把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好的经验、犯过的错、走过的弯路)全部固定成一个能带来最好效益的流程,把无意识的东西固定为有形的、看得见的流程,这就是员工的成长,组织的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