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2022.6.3】寅年端午吊屈原

【2022.6.3】寅年端午吊屈原

作者: 周律诗 | 来源:发表于2022-06-05 18:07 被阅读0次

关于端午节,通说认为起源于我国现江浙地区古代吴越部族的龙图腾祭祀,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遂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近世学者反复申说端午节与纪念上述人等无关,尤其与屈原无关,甚至否定屈原其人其事的存在。然而自中古至于今日,屈原与端午节始终密不可分。何以如此?我想并非民间守旧、群众愚昧或楚人霸蛮所能解释;归根结底,实与推出屈原光辉形象的司马迁浓彩重墨、惊心动魄的文笔有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显而易见,将可与日月争光的屈原与端午节绑定,充分显示了民间的智慧和群众的精明:屈原之于端午节,是增光者而非沾光者;是屈原予端午节以文化,非端午节予屈原以声名也。后世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挽自沉的国学大师王静安先生诗云:“敢将私谊哭斯人,文化神州丧一身。越甲未应公独耻,湘累宁与俗同尘。吾侪所学关天意,并世相知妒道真。赢得大清干净水,年年呜咽说灵均。”并撰《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文云:“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陈寅恪先生的诗文表明,他对屈原其人其事并不持疑,而且欲将静安先生推送至与屈原争光的地位……有感而发。

年年粽叶香,悠悠岁月长。

文章传千古,精神化端阳。

莫道声名累,可争日月光。

满腔热血在,无暇计水凉。

相关文章

  • 【2022.6.3】寅年端午吊屈原

    关于端午节,通说认为起源于我国现江浙地区古代吴越部族的龙图腾祭祀,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传...

  • 端午吊屈原

    千古诗魂矗,汨罗江畔殇。 殉身随国破,​折艾裹粽香。 歌哭动天问,​心忧赋九章。 端阳风雨日,凭祭寄潇湘。​

  • 端午吊屈原

    世事沧桑无定式, 人情变化有谁知。 当年三闾沉江日, 而今万民设宴时。 苍天每抛端午泪, 骚人常赋汨罗诗。 我欲长...

  • 端午·吊屈原

    当年携子游湘楚,汨罗江畔小徘徊。 无言碧水滔滔去,有情白凫冉冉来。 文著九歌容徒沮,官授三闾遇空乖。 一吁太息掩涕...

  • 吊屈原——端午临江有感

    夫屈平,生荆楚之地而事怀王之君,意欲张法度,安社稷,治国平邦,内福民址,外御强秦,是所以竭臣子之忠而穷仕者之仁。其...

  • 端午前夕吊屈原

    江河浪卷千百年 华夏儿女吊屈原 龙舟竞渡遍神州 忠魂一缕万古传 粽香阵阵贯九霄 龙舟豪情彻地府 千百年来首件事 爱...

  • 重逢端午  又吊屈原

    芒种重逢端午节,粽香叶裹吊屈原。 千门调制雄黄饮,万户迎来艾草悬。 华夏年年舟竞渡,湖湘岁岁浪鸣冤。 汨罗江里忠魂...

  • 《端午.吊屈原》七絕

    艾草飘香花影繁,龙舟竞渡鼓声喧。 观涛感慨离骚恨,击楫悲歌吊楚魂。

  • 又逢端午吊屈原

    霸业终归秦社稷, 忠心难复楚山河。 行吟泽畔知音少, 千古英才吊汨罗。

  • 吊屈原

    波 涛 佳节吊屈原,端午品甜粽。 琅琅吟楚辞,声声唱橘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2.6.3】寅年端午吊屈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tnr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