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离歌

作者: 杏坛耕夫 | 来源:发表于2019-04-03 22:21 被阅读21次

    星辰日月的转换,尽管物还是那个物,但经过时间的淘洗,散落在苍穹的纤尘因为有了划痕而具有了新的意味。三月已逝,四月再来。当一切在自然的轮回中展演着生命的程式时,作为生命的存在也会慢慢老去。

    四月的自然风物有了和风送暖是浸润而具有了新生的气息,经过时间的沉淀,生命力道的酝酿,当再次展演生命的姿态时,一切都不再是过往的存在。物是人非是无奈的感喟,而对似水流年的追忆除了留下美好的回忆,更多是一种好景难在的感伤。宇宙的运转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自然万物的荣枯除了外在的附加,更多源自于自身新陈代谢的过滤。在自然伟力的作用下,渺小的生命个体无法掌控自我的命运;社会法则的框定,每一个人只能选择臣服。也许只有这样,这个世界才尽可能地变得平静,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才可能变得融洽和谐。

    人生轨迹的不同,注定不同的人会以不同的生活方式摆渡自己的人生。茫茫人世,每一个人都行走在路上,都在各自的人生轨迹上描绘着属于自己的生命弧线。因为自我,更多时候这条弧线带有巨大的排他性。如果能够在某一个点上出现了交集,真可谓是“千万次的回眸,换回今生的相聚”。相逢是缘,也许是冥冥之中的注定,也许是一种机缘巧合。不论因何而聚,既然被赐予了,就需要精心呵护。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两个生命轨迹的焦点更充满无尽的妙想。世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事物,尽管都属于生命的律动,但呼吸的频率,对社会人生投注的期许不同,生命的振幅也就呈现出别样的兴味。这样的两个异体能够在茫茫尘世间找到契合点,本身就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值得珍视和守护。有了这些,人生才不至于灰暗,才不会索然无味。

    沧海桑田,人世的辗转,注定两个点的交合只是一种短暂的触碰。美好的,阴郁的;光鲜的,晦涩的,在时间的淘洗中都会化作尘埃,要么落地无声,要么随风而逝。面对这些无法改变的事实存在,感伤也好,悲戚也罢,它们注定只能成为过往。昨天,因为点点滴滴的撞击,无不在纤薄的脑神经上留下些许的印痕,或深或浅。碌碌穿行在尘世中的人有了过往的体验,当面对现实的纷纷扰扰时,也许就有了更多砥砺前行的力量。相对于昨天,今天是短暂的,转瞬即逝。活在当下是一种对苟活者的劝诫,但更多隐含着一种恐慌。逝者如斯,时间的一维性注定现实的一切美好都终将化作尘埃落在历史的册封簿上。只不过,有的因为美好而变得刻骨铭心,有的因为感伤而不忍回视。现实无法改变,只能把一切寄托在未来。由于充满太多的不确定,原本就无法掌控命运的生命体就显得更加孤立无助。不论未来如何,因为活着,还得必须面对。希望与失望有时候的相伴相携的,有时候恰似弹簧的两端。诚如鲁迅所言的,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诚如地上的路,走多了就有了路;无人问津,就永远没有路。行走是生命的常态,也是实现自我存在价值的方式。不论是生活的,还是人生的,憧憬与向往,落地生根了,才能开花结果。世事风景的多少是客观的存在,而我们所能欣赏的风景的多少取决于我们自己。定点赏景,似井底之蛙的目之所及;移步换景,世间万物皆可纳于胸中——谨记行走不驻足欣赏的风景多。

    从呱呱坠地到老之将至,随着时间的流逝,告别成为人生中的必然。人生最痛是离别,世事无常,好景难在。站在现实的隘口回视过往,笑过、哭过,喜悦过、伤感过,当所有的体验都变成一种回忆时,在记忆深处残存的只有那份永不褪色的记忆。人不能只活在回忆中,需要向前看,需要慢慢走,去欣赏。普通的生命存在,不苛求大富大贵。珍惜值得珍惜的东西,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平凡而不平庸,简洁而不将就。这样,无味中就会调制出有味,无色也就变得色彩斑斓。没有永远的朝阳,也没有定格的落日,在日出日落的时间更迭中,每一个人都会向生命更深处走去,踽踽独行是孤单,相携相伴不仅仅是肉体,更重要的是精神。匆匆的生命旅者,在每一个人生驿站停留,一抹风景的不舍,引发的是落寞。昂起头,挥一挥衣袖,眺望下一个人生的驿站,也许还会有同样的风景守候。生命中的过客,离别是人生中的注定,辗转中的不离不弃,即使相守各方,一份记挂就是最好的表达。

    你是人间四月天,在林徽因的生命中,徐志摩是自己一生守候的春天,花草荣茂,莺燕呢喃。一曲绵歌响起,似潺潺流水浸润心田。烟雨迷蒙的江南,嗒嗒马蹄声弹奏的乐曲似沈园中飘荡的旋律。只不过,这曲离歌只为过往而唱。(陈士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四月离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tnt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