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史上,绕不开的一位文学巨匠,当然首提鲁迅。鲁迅也以“毒舌”著称,辛辣的讽刺,深恶痛绝地抨击,读他的作品,让人精神为之一振,也能在文字中感受到他在当时的处境,虽然孤独但异常坚定,无愧于一个真正的“斗士”。
除了这些,鲁迅也有自己的柔软。比如他在育儿上,对海婴的疼爱。很多都很难想象,这个硬汉斗士对待孩子如此慈爱,鲁迅甚至自嘲说,如果自己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父母,那真是称得上“二十五孝”了。
其实,他的柔软也并非不见端倪,在他的《朝花夕拾》里就透露着他的童心。
作为七年级的阅读篇目,如何解读这部著作也是一个关键。太浅了,只能做是普通忆旧之作;太深了,又怕七年级的学生理解不了这种淡淡的忧愁。所以,在课外阅读时的尺度要把握得当。
而这本《非一般的语文课》里,讲的就较为贴切了。刚开始就讲到书名,一般来讲很多老师都在解析书名的意思,但作者另辟蹊径,讲到书名的声调“平仄”。这让孩子们确实感受到了不同,因为不同,所以也就满满的兴趣。在这个书名里竟然也能学到“对对子”的乐趣。
接着讲到写作缘起,在那时,外事的纷争,让他总处于“骂人和被人骂”的境地,于是便想着回到有人荫护的无忧无虑的童年,去寻求那一份安全和温馨。
这个缘起也让很多学生感兴趣,从小学升入初中,这本就是一个环境的巨变。有的学生能适应,有的学生却始终无法完全进入到这个新环境。这样一来,也可以刺激学生们去写作,将以前的温馨时光写出来。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写作引导。
作者的解读又从“儿童世界”到“成人世界”一步步加深。自从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很多同学都用不同方式在自己的课桌上写了“早”。这个“早”只是刻在了我们的桌上,而鲁迅的那个“早”却刻在了心里。那种处境,那种心情,再与百草园里的那些趣事形成了一个鲜明对比。而七年级的同学,就不该仅仅停留在百草园里了,也该体味一下三味书屋了。这是这阶段同学的一个情感的升华,老师的处理方式就比较关键了。
七年级的阅读篇目里,除了这本《朝花夕拾》,还有《西游记》《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既有有趣的童话、科幻篇目,也有一些对文学技巧的理解,还有一些能够刺激人灵魂深处的东西。每个老师都有他们各自的侧重点,从文学的各个方面为学生们解读。
所以,好的阅读课,并非只是把原著读一遍,更多的是去看看不同的“哈姆雷特”。王崧舟老师讲《西游记》更多的是科普神话,分析孙悟空人格;连中国老师讲《骆驼祥子》讲人性,讲成长;常立老师讲《海底两万里》讲人物。
这就是不同,不同的名著用不同的方法,同时也很符合七年级学生的特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