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按照个体的心理发展规律及特点将人生分为不同的阶段,其中0-3岁是孩子与父母建立依恋关系,形成亲密感的关键时期,很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都建议这一阶段的孩子最好由父母亲自养育陪伴,避免出现‘亲生后母’现象,但来自生活和事业的压力有的父母不得不把孩子交给长辈或他人代为抚养,在条件允许后再把孩子接回身边,面对亲切又略显陌生的孩子,父母该做些什么尽快消除彼此的陌生感,重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呢?
一、避免矛盾心理,减少负面情绪:
假手他人的孩子回到父母身边后,因为早期依恋感的缺失,双方很容易产生摩擦,父母一方面对孩子的某些行为习惯心存不满急于纠正,以便让孩子尽快融入新的环境遵循新的规则;另一方面父母因对孩子陪伴的缺失而心有愧疚,想尽力补偿,潜意识里有讨好孩子的心理,对孩子又有些纵容,这种矛盾的心理会让父母焦虑不安,特别是当父母想向孩子表达亲密而被拒绝的时候,焦虑会转化为愤怒,反而把孩子推得更远。
此时的父母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过去无论发生过什么都无法追回,我们所要做的是处理好现在计划好末来,对刚回到父母身边的孩子不要急于改变,允许他在一段时间里保持原有的行为习惯,慢慢地引导孩子改善,可以说:‘你这样做也不错,不过妈妈还有一种方法,你想不想试试?’多鼓励、少批评、更不要打骂。父母有稳定的情绪孩子才会产生安全感。
二、不要诋毁早期的陪伴者,要懂得感恩:
有的父母把孩子接回身边后,为迅速占据孩子情感而诋毁忌妒早期的陪伴者,这样只会适得其反,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厌烦,更加怀念曾经的亲人。父母应该做的是感恩,感谢在困难时刻帮你照顾孩子的人,允许并陪同孩子一起探望他们,让孩子逐渐理解父母当时的无奈和不忍,在父母的‘示范’作用下学会感恩,懂得体谅父母。
三、陪伴孩子慢慢脱离‘替代品’:
孩子离开原来的亲人身边,会随身携带一些旧物,例如:小公仔、小枕头或是小手帕等等,对于这些旧物特别是孩子非常看重,时刻关注寸步不离的物品,不要急于扔掉,因为这类物品对孩子内心的平静意义非凡,它们是一种依恋关系的‘替代品’对孩子有象征性意义,父母要允许孩子保留,通过有效地全情陪伴耐心地等待孩子自己失去对‘替代品’的兴趣。
对于错过孩子早期成长的父母,平和、坚定、温暖的心是给孩子最好的补偿,用爱、包容、接纳、陪伴去引导孩子慢慢地消除隔阂,重新投入父母的怀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