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全年四大节日之一。我在《简书》发了二篇有关文章,一个说古人端午诗词,一个说端午起源及习俗。
现在从养生角度,说一下端午的禁忌。
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此时的阳气达到最旺,火旺至极,天上的热气降于地面,地上的湿气往空气里蒸腾,湿热交织,最容易滋生病菌,酝酿各种邪气,使人生病。
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古人设置端午节,是在提醒大家注意养生防病。传承至今的喝雄黄酒、插艾草、佩香囊等避邪驱毒的做法,是有科学道理的。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古人发现,农历五月时节乃天地交泰、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时,是为毒月,其中更有九天是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被古人称为九毒日,而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因此,端午禁忌也产生了:
1,忌邪毒,保健康。
端午是毒日。此日为五月初五,从农历气象上看,正是夏至左右,故也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日子。
从五行上看,任何一种五行过旺或过衰,都会形成邪气,都会对自然气候或人身健康,构成威胁与伤害;何况这个时节,也是毒虫坏虫肆虐猖獗的时候;故这一天需要在房门上,插艾、插桃技、插菖莆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或在儿童身上洒雄黄酒,以驱虫避邪,保障健康。
2,忌阴气,讲归宁。
端午节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祭祀先人。不但祭祀投江自尽的诗人屈原,有的地方还祭祀忠臣伍子婿,祭祀孝女曹娥等,这天要包很多粽子,然后把粽子投入江中,就象给死人上坟一样,而剩下的则自己享用,所以粽子实际上也是一种祭祀供品。而祭祀时难免产生悲伤,故此日也象清明节一样,人为制造出很强的阴气,而这些阴气,与阳气一样,也是会伤害人的。
有些心理与身体比较处于“亚健康”的人,要注意防范如抑郁寡欢,心情不好,身体痛苦等等病症。故端午节这天,是诸事不宜的,更不适合上任、搬家、动工、开业、结婚、庆典等喜庆活动;也不适合参加娱乐活动等,而归宁父母,与家人团聚才是正确的选择。
3,禁房事,避伤身。
农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此九天为 “天地交泰九毒日”,及十四为天地交泰日。以上一共十天,而端午为九毒首日,毒气攻身,邪气旺盛,又传说为天地交泰之日,非常不适合男女交欢。
故古训严禁房事,这个并不是迷信,而是尊重自然的明智之举。因为天地气场不正的时候,必然会影响到人的身心,所以如在九毒日交欢房事,必然会中邪毒伤身体。
而古人是非常聪明的,为了防止有些人贪恋性欲,不能自持而犯禁忌,故把这天定为“归宁日”。什么是“归宁”?归宁就是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夫妻分开,这样就从客观上,消除了不慎房事的条件,也保障了当事人的身体健康。另外还有九个毒日,也是不能行房事的。
房事是一件大事。中国名著《洞玄子》说:“天地间人最高贵,人的最大欲望莫过于性。效法天地,遵守房事的戒律,则养生延年,反之,则伤神早夭。
《黄帝内经》中有段采用轩辕黄帝和素女对话方式,谈论了性生活的忌日。素女说:每年农历五月十六日,是天地之气交合之日,男女不可行房,凡性交者不出3年必死。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大寒、大署、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日,这些日子也要谨慎房事,否则会大伤元气。极端雷雨天也不宜有房事。
这些禁忌与端午节一起,传承了两千多年,我们还是注意遵守为妙。另外,端午这天的祝福语,多用安康,切忌“节日快乐”之类的用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