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日子散文✨满天星简友广场
第十三章 浪子柳永的婉约俚词(1)

第十三章 浪子柳永的婉约俚词(1)

作者: 快乐人生老陈 | 来源:发表于2022-03-15 15:15 被阅读0次

    柳永(原名三变,约984年—约1053年),字景庄(又字耆卿),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一生意在功名,未料时运不济,自25岁开始参加科考,连续四次名落孙山,直到50岁那年才进士及第。之后宦海沉浮,辗转外地,始终不过低级官吏而已。临近古稀,他才终于得到了屯田员外郎(相当于国家粮食局副局长,从六品)的位置。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宋朝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承继了民间流行的俗曲慢词,扭转了前人只填小令不写慢词的风气;他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对宋词形式的拓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之前有专文介绍过柳永,但并未对柳永的作品做具体解析,且只是笼统地例举了两首词作。本文开始,我将系统梳理柳七的多首经典,下面让我们一起重温。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双调,共一百零柒字。上片五平韵,下片六平韵。有些版本将“户盈罗绮”和“竞豪奢”归结为一句,我觉得从音律效果来说,还是分开较为恰当。

    天堑:此指钱塘江。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叠巘(yǎn):层层叠叠的山峦。巘:小山峰。清嘉:清秀佳丽。高牙:本为军前大旗,此指高官的仪仗旗帜。图:描绘。凤池:凤凰池,此代指朝廷。

    词意:

    杭州地形优越,风景优美,又兼三吴都市,一直以繁华富庶闻名天下。如烟的杨柳、精致的画桥,以及各式各样的竹帘翠幕,隐约错落在十万人家。如云的树木环绕着沙堤,怒吼的海潮卷起白雪似的浪花,还有壮美的钱塘江无边无涯。市场上到处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家户户存满绫罗绸缎,众人都在争比奢华。

    西湖的山光水色秀美多姿,冠绝华夏:那儿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晴天羌笛悠扬,夜来菱歌声声,湖中有闲适的钓翁以及兴高采烈的采莲姑娘。突然,由上千名骑兵簇拥着高官的仪仗队巡游而来:只见他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继而吟诗作词,赞赏着眼前的水色山光。最后他决定,日后定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回京时好向朝中的同僚夸一夸。

    婉约词大多表现离愁别恨、男欢女爱等情感题材,但柳永上面的这首《望海潮》全无婉约柔靡之态,相反倒更多了些豪放雄壮之风。这就不得不让我们看看作品的创作背景。

    1002年,柳永18岁,正是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时候。

    这年,他打算入京参加礼部考试,于是从钱塘出发。途径杭州时,立即被这儿秀丽的湖光山色、热闹的市井繁华所吸引,致使他流连忘返,一时迷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中了。不过,他并未忘记功名之志。

    听闻曾经的好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于是他写下这首饱醮激情的《望海潮》前往拜谒,本想奉承之余获得孙何的举荐,谁知后者门禁甚严,他一介布衣,竟未获准进见。好在他这首词,一经传唱便深入人心,柳永也因此名噪一时。

    这时的柳永,青涩而阳光,他还不知道人事艰险、世道沧桑。在他眼里,世界多么美好:山水壮美,国泰民安。尤其东南第一大都市杭州,更是俊秀多姿富丽非凡。

    于是,他再也无法按捺心中激动的意绪,只觉得有股气流在肺腑间回旋、奔突,随后从喉管喷涌并震动了声带,与鼻腔形成了共鸣,接着,一首节奏明快铿锵、旋律抒情悠扬的摇滚曲脱口而出。

    这雄浑的节奏,盖过了箫鼓管弦,甚至让钱塘江的怒涛默然无语,俯首禁声;这动人的音符,不仅回荡在西湖的上空,也传到了京城,让皇城脚下的人们侧耳细听、闭目遐想;这悠扬的旋律更是飞越万水千山飘扬到了遥远的北国边地,使得金国国主完颜亮听闻后叹惋之余心摇神荡。

    据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完颜亮正因钦羡“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西湖盛景,遂动了南下侵宋的念想。

    不可否认,经过真宗、仁宗两朝的休养生息,以杭州为代表的中国很多地方,山水景秀,殷实富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太平景象。这,怎不引起异族的觊觎之心、非分之想?

    总之,《望海潮》是历史上描写杭州、西湖山水壮美和繁华富庶最成功的作品之一,自古以来无不令人对杭州心生向往。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鹤冲天:双调,八十七字。上片九句六仄韵,下片九句五仄韵。

    龙头:状元。明代:清明的时代。如何向:怎么办。风云便:风云际会,好的遭遇。争:怎。恣:放纵。恁(nèn):如此,那样。

    词意:

    黄金榜上居然没有我的名字,使我意外丢失了状元的名望。清明时代暂时遗落贤才,我如何治疗心灵的创伤?既然不能乘势施展抱负,那就索性一任自己纵情放浪,何必管顾得与丧?我本才子词人,即使身着白衣,也不亚于公卿将相。

    烟花巷陌中,自有胜过画屏丹青的风景让人流连欣赏。幸运的是,其中必有知音,最值得寻访。姑且这样偎红倚翠,此种风流韵事,足令我快慰舒畅。美好的青春那么短促,不过一瞬时光。怎忍心为了一时虚名,放弃及时行乐的小饮清唱!

    这是柳永第一次进士科考落第后的一纸“牢骚言”,字里行间透露出叛逆的精神,处处显现出狂傲自负的性格。本来自信满满,以为必中高魁,谁知结果却榜上无名,这无疑激起了柳永极大的愤慨。

    算那门子的清明朝代,像我这般的绝世高才竟然落榜?

    不过,愤激之余,他转而一想,大可不必纠缠于一时的得失,他自信凭他的本事,即使没有一纸功名,俨然是白衣卿相。既然理想落了空,那就倚红偎翠吧,个中滋味,足够抚慰他内心的创伤。

    很显然,科举落第给他带来了深重的苦恼和巨大的困扰,使他最终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并希望在极端中找到平衡。

    他的结论是:怎么能够为了“浮名”而虚掷本就短暂的青春,牺牲人生的赏心悦事呢?

    如果我们还记得,柳永计划进京参考是1002年的事。

    那一年,他由钱塘出发途径杭州时为那里的山水风光、市井繁华迷醉,曾为杭州和朋友孙何写过一首华美动人的咏叹名曲《望海潮》。但他第一次参加科考却到了6年后的1009年。这段期间,他究竟在哪里,又干了些什么?

    经查阅得知,他先在杭州呆了2年左右的时间,接着去了苏州和扬州,期间无非是写词填曲、纵情游乐,度过了一段随心所欲放浪无形的生活。不幸的是,他年纪虽轻,名气却已不小,可惜只是“淫冶讴歌之曲”的“臭”名声。而当时的皇帝宋真宗有诏,“浮糜”之词皆该严厉谴责,这便是柳永第一次落第的原因。不仅如此,他的这首泄愤之作流传出去后又被真宗看到,导致他第二次科考时又名落孙山。

    据说真宗对柳永同志的评价是:此人花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去填词。

    就这样,皇帝老儿的这一断语,让柳七的政治生涯了无希望。不过,我们可爱的柳先生似乎并不沮丧,相反开始更频繁地出入章台楼馆,并私刻一章,自豪地取名曰:奉旨填词柳三变,又自诩“白衣卿相”,倒落得更加风流洒脱,无拘无束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十三章 浪子柳永的婉约俚词(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tty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