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丨普通人和哲人为什么都常常说一套做一套
阳明心学近些年又是大热无疑,现在企业管理基于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角度来予以实践。
对王阳明著作及《传习录》,没有拜读,只是早几年在喜马拉雅听书度阴山的《知行合一王阳明》,也是迷迷糊糊的,到现在脉络都不清晰了。
关于“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熊大提炼出“人生追求的内驱力”,至于当前阳明心学作为成功学之圭臬,和王阳明老人家致良知初心有无背离就不是很拎得清了。
阳明心学致良知、知行合一、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方面影响了近现代大量牛人,也多少在各自领域实现立德立功立言,如曾国藩,李鸿章,林则徐,梁启超,魏源,孙中山,毛泽东,还有日本的福泽谕吉,东乡平八郎,稻盛和夫等等,不一而足。
近期学习内容较多,对熊师5年前的课程没能及时学习心得,借《传习录》再跟进下学习。只是熊逸老师第一节就甩出大瓜:《明实录》中的王阳明极为不堪,和现在光辉灿烂的形象差异何止千里??又有何颠覆之论耶??
42.2丨阳明心学的核心要领和发生契机
42.3丨“知行合一”从何而来
42.4丨“知行合一”的涵义和破绽
连续三节在厘清阳明心学之核心 ——“知行合一”,
从陆九渊 “心即是理”,到王守仁亲自践行格物致知 ——“格竹子”,
辨析阳明心学和程朱理学的差异,前者体认天理,直重原则,不计后果。而后者却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追寻意义。
多重视角解构 “知道”→“做到”:①戒烟 & 戒毒,关于自制力之辩;②古籍《大学》寻章摘句及后世不同的解读:“如好好色,如恶恶臭”;③“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④耶稣基督的理念。。。。。。
从各种角度辩证认知 “知行合一”,好像还没有和《传习录》的巨大影响做对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