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儿子去门口生活店,他伸手拿了一盒货架上的咖喱。
以往都是带他去西餐店吃咖喱饭,今天在家做了一次,没想到做法那么简单,就是蒸米饭,炒两个鸡腿儿,在炒制鸡肉的过程中,不放任何调料,炒完以后加适量水,再配一点胡萝卜和土豆炖,等鸡肉炖好了,放入咖喱块,待其融化即可出锅配米饭。
儿子吃了许多,我吃不惯咖喱饭,觉得太香了一些,有点油腻生活的感觉。咖喱本来就是舶来品,我小时候没有培养这种味觉。如果按我们中国本土的方法来做鸡,各地不同,因人而异,都数不过来,有多少方风味和方法啦!而我今天的这种使用咖喱块的做法,应该是最省事儿的。
咖喱的分类是南亚菜系,印度菜和调味品。印度、泰国和日本,他们能做出丰富的咖喱菜肴。
一位咖哩权威作家Blent Thompson对咖哩曾写下这么一段话:“在印度kulry一词,并不是真正被使用如我们所认知的一般,除非你专指的是普遍存在于印度,但由英国人归类,把包含着姜、大蒜、洋葱、姜黄、辣椒及油所烹煮的汤或炖菜,其大多为黄色,红色,多油,味辛辣且浓郁。辣椒在印地语叫 mirch ,红的叫 lal ,绿的叫 hali ,只有红的用来煮咖喱,但煮出来的不只红色,还有黄、绿、橙、咖啡色等,大中小辣兼而有之。而今日咖哩则普遍被定义为由新鲜或干燥香料以油炒香,并加入洋葱泥、大蒜、姜一起熬煮。其中香料并没有一定限制,大多有辣椒,小茴香,香菜及姜黄等。”
咖哩起源于印度。“咖喱”一词来源于泰米尔语,是“许多的香料加在一起煮”的意思。印度民间传说咖哩是佛祖释迦牟尼所创,由于咖哩的辛辣与香味可以帮助遮掩羊肉的腥骚,此举即为用以帮助不吃猪肉与牛肉的印度人。在泰米尔语中,“Kali”是“酱”的意思。早期印度被蒙古人所建立的莫卧儿帝国梦龙所统治过,其间从波斯(现今的伊朗)带来的饮食习惯,从而影响印度人的烹调风格直到现今。
咖喱是多种香料的结晶。这是源于印度最初肉食以膻味极浓的羊肉为主,单一种香料并未能祛除其膻味,故便以多种干香料粉末组合而成的浓汁来烹调,没想到效果出奇地好。这便是坦米尔“卡利”(Kulry)咖喱的来源。“卡利”的意思是“以不同香辛料制成的酱汁”—就是现在我们中国人翻译过来的“咖喱”了。
咖喱的主要食材为姜黄,胡荽籽,辣椒,孜然,小茴香,白胡椒,花椒,芥末。其主要营养成分就是一种叫做姜黄素的东西,这种物质是一种酚类抗氧化剂,有助于控制血脂和促进热量产生,对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此外,姜黄素还可以加速伤口愈合、减少疤痕形成的功效。咖喱的营养价值高,又有这么多的功效,看来以后得多吃咖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