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课给学生讲题,有一篇英语阅读,讲如何改善亲子关系。里面有好几条内容,都是讲给父母的。在这期间,我有感而发的讲了一些我妈妈和我的故事,听完后,学生们啧啧感叹,他们说,谁都想要这样的妈妈。他们还说,让我把这些故事写给他们的爸爸妈妈看吧。孩子们需要学习,需要成长,爸爸妈妈亦如此。不是你孕育了孩子,你就会成为合格的父亲母亲,这条路,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
我今年24岁。我的职业是光荣的人民教师,面对的学生是即将成年的高中生。工作这仅仅两年来,面对着形形色色的学生,从他们身上,我看得到每个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背后所折射出来的家庭教育。他们有着什么样的父母,什么样的家庭坏境,我只认识他们一节课,我就看得出来。就比如,你认识了我,你就会知道,我有着什么样的妈妈,什么样的家庭。
我从7岁开始养成记日记的习惯。起因是妈妈为了培养我对周围人事的观察力。几年前,我翻出了1999年的出自于我笔的生活记录。“我妈妈长得真漂亮,因为她有一对大大的酒窝”... ... 当年的我就懂得真真假假的构文手法,因为妈妈并没有酒窝,但是长得确实漂亮。小时候的日记,大多就是这样真真假假的纪实,直到十几年过去,这样的写实逐渐变得成熟,变得充满情绪,在无数个阴霾的日子,悲伤的时刻里,它终于变成了一个只属于我自己的,有血有肉的朋友。很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自己有着非常健全的人格及性格,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管遇到什么事,我都有着可以倾听我倾诉的朋友们,起源于写日记的,是写作。除此之外,弹琴,书法,他们之于我,也是这样存在着的一群老友。我并没有成为作家,音乐家,书法家,可是我收获的却是可以在生命中忠实相伴的依靠,所以我一直感谢妈妈,是她,为我的生命中带入了这样一群真挚的友人。我曾经遇到过两种类型的父母,一种是强硬逼迫型,他们的理论是所谓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另一种是完全放任型,他们认为每个个体都要有充分解放天性自由发展的需求。反观自己所受的教育,我庆幸自己拥有的是这样的母亲,凡事给予引导,给予选择,综合了两种极端的类型,她失去的是一个成为大家的孩子,得到的却是一个幸福快乐的孩子。
除却幸福快乐,我一直是以一种自信的状态在成长。成长过程中无数个挫折困境里,有过伤心,有过痛苦,却从来没有过绝望,这样的自信来源于我从小身处的鼓励环境。我从小学琴,也算是精通音律,可是一开口却是不堪入耳,甚至连自己爱好歌唱的奶奶也总是嘲笑我略带沙哑的嗓音。记忆中很清楚的是有一段时间内的怯于开口,高兴的时候,悲伤的时候,想用音乐抒发情绪却不敢的尴尬。在中国很多个这样的家庭里,不仅仅是某些本不擅长的技能被扼杀,孩子的自信从此也就消失殆尽了。而多年以后的今天,当我突然在某个时刻涌起一番想要通过旋律来抒发感情的情绪时,我不会因为年少时的被打击而终于张不了口;当我在讲台上面对学生侃侃而谈的时候,我甚至不会怯于张口为他们高歌一段,这样的我,只是因为陪我成长的,是一位在面对孩子不完美技能的表达中却始终坚持给予了无限鼓励的母亲。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的告白。家庭教育里,最不可或缺,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陪伴。我的父母没有错过我的人生里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个阶段,而这看似渺小的没有错过,却恰恰是构成我性格和性情的重要组成。我从小在爸爸妈妈身边长大,从第一次的独立睡觉,第一次的开口说话,到第一次的出门读大学,第一次的站上讲台,每一件事所带给我的感触与感悟,无不例外的都会有与妈妈的分享。小时候,每天放学一进大门的院子,我就开始扯着嗓子喊妈妈,在妈妈的热情回应后,我就会开始当天滔滔不绝的校园生活分享,大到哪个男生给我写了情书,哪位老师表扬了我,小到今天语文课讲了哪篇课文,我举手回答了哪个问题,直到后来,我从单调的讲述事情演变为了谈天论地的发表看法,妈妈就这样耐心聆听了我所有成长过程中的故事,见解,感悟,直到我离家去往千里之外的东北求学,与妈妈的交流分享也并没有少,几乎是一天一个电话的频率,感觉妈妈永远在我身边,感觉对于生活中的一切我都有话可说。二十四年过去,我从一个咿呀学语的小女婴,成为了一个可以滔滔不绝靠语言和思想生存的大姑娘,这都源于妈妈二十年的耐心倾听;二十四年过去,我从一个孤单单来到人世间的小女婴,成为了一个任何时候都不觉得孤独无助的大姑娘,这都源于我背后一直陪伴我的爸爸妈妈,我的家庭。
有朋友这样评价过我的性格,“有个性,无公害”。我是一个全身上下充满了自己的思想的女孩,却是丝毫硌不着别人的性格,这样的包容,却是起源于母亲对我生活习惯的培养。上大学后开始和除父母以外的人频繁共进餐饮,大学食堂,无论吃什么饭菜,总有人抱怨不合口味,总有人挑菜剔糠,却总是除了我。记忆中的小时候,吃不进香菜,咽不下葱,不喜这个,不好那个,可是那时的母亲在这方面相当严厉,不喜欢也得吃,咽不下也得咽,一家人的饭桌上,舀到自己碗里的,怎么着也不能挑出去了。就这样,多年以后,如今的我,是饭就觉得好吃,能睡就觉得是好床,即使当年支教一天三顿一周七天顿顿一样的单调的饭,我也吃嘛嘛香,硬到硌人没有枕头的床铺,我也倒头就睡。在我所受到的家庭教育里,真正的公主可以适应一切坏境,用的了最好的,也就能够受得了最差的,只有这样,你才能包容一切,永远是自己的女王。
不同于大多数中国独生子女家庭中的溺爱式教育,我的家庭给予了身为独女的我足够的爱,却同时教导了我如何不骄奢,如何承担责任。我从四年级开始承担三口之家每顿饭后的洗碗任务,在最初的一年里,洗一周的碗,妈妈会给予我一元钱的奖励,在一年后,这小小的金钱奖励停止,工作却继续,因为妈妈让我逐渐明白,家庭成员都应该承担自己的义务,从此之后,直到今日,我依然在主动的洗碗,因为我从小就明白,这是属于我的,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一个习惯的培养过程,不仅仅让我明白了挣钱的来之不易,让我从小有了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也让我在刚刚有了责任认知的年纪里,懂得了担当。而作为一个独生女,与小时候所受教育中所强调的勤俭相比,在成年后,父母又更加注重对我的“富养”,基于已经确定的我已有的价值观,他们放心的给我足够宽裕的零花钱,教导我不要贪慕别人的好东西,自己也应该注重一定程度的生活质量。所以今天的我,用的起所谓奢侈品,也用的了所谓地摊货。勤俭是必须的,奢侈也是必要的。唯有这样,作为一个女孩,我永远不会为了得到本不属于我的东西而卑躬屈膝。我永远直得起腰杆。这些,都得益于我的家庭。
当父母的唠叨不被孩子所主动接收时,这就是一种不曾被接收到的爱。当我们对这种传统的爱提出质疑时,做父母的,改进自己的方式,做子女的,改进自己的态度。当我们都有所积极改变时,才能让这种传统的家庭里的爱发送,且被接受——这就是所谓的家庭教育。
我今年24岁。我最感谢的是妈妈帮我养成的好习惯们。每天晨起一杯水,所以我永远不会代谢失常;饭后不要倒头就睡,所以我永远不会发福;早睡早起,所以我永远不会有黑眼圈;拒绝放肆的食用生冷,所以生理期我永远不会痛经。我今年24岁。我最感谢的是我的爸爸妈妈所建立的这个美好的小家庭。他们在一起将近银婚,没有过持续的吵闹,没有过陆续的不和,永远恩恩爱爱,甜甜美美,对于作为孩子的我来说,生活中无论遇到了什么,一回头,一转身,他们就在我身边,这就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事。
此生做了你们的女儿,多幸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