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根据原图塑造更加贴合的模型。
预设结果:
- 掌握简单模型、实用模型1.0,2.0,复杂模型的分面。
- 结合对模型的分面理解,对带有表情的人物自主建模。
画前思考:
- 光源判断:正面光偏上。
- 区分大色块---简易模型:亮色块占中间1/3处,先用炭笔概括人物外形,画面整体铺灰色,外形之外用索思粉整体压重色。下部用索思压整体画面最重色。
- 实用模型1.0。
- 实用模型2.0。
- 复杂模型。
第一遍步骤:
发现问题:
1.形准问题:脸部外轮廓倾斜度发生偏差。眉弓太长。
原因:检查方式不对,没有把弧线分割成短直线,检查其倾斜度&长度。
解决方法:用“短直线”概括“弧线”,与原作进行对比。
-
分面问题:眼眶的的下斜面分面过窄。
原因:没有通过色块观察去概括面,而是自己想象了一个大致的面。
解决方法:结合原作用色块观察法去概括大面,撇弃自己臆想中的模型塑造。
-
色块颜色问题:色块颜色与原作脱节。
原因:对光源分析不够深入,自主用色区分过于突兀。
解决方法:认真进行光源分析和表达合理性的思考。Eg: 1.光源是正面偏上光,所以整个眼球的正面应该是亮色,上眼球要更加提亮一点。2. 鼻翼虽然较鼻梁偏暗,但整个正面处于光源中,所以鼻翼也应该给亮色,它们之间的亮度关系是 鼻梁>额头>脸部>鼻翼。
-
模型问题:人物僵硬,与模型不贴合。
原因:人物做了表情后,肌肉&脂肪都产生了变化。实用模型是根据骨头分面的,所以会不贴合。
解决方法:为了使模型和原图更贴合,在做实用模型1.0的时候,就有对嘴部进行观察与调整。
小结:
如果我们对模型的记忆认知与原图是不贴合的,那么我们要根据原图对模型做适当调整,而非强套模型。因为模型是为我们绘画提供一个参考的依据,所以不能死板地去默写模型。
画前思考:
- 针对人脸笑起来的表情对模型做变化分析。
-
观察原图,判断表情影响人脸的具体位置。(变量)
- 理解人物头骨特征(定量,不会随表情的变化而变化。)
根据分析,得出人物外形符合典型的欧洲人特点:
-
理解肌肉对人物分面的影响
第二遍步骤:
发现问题:
-
实用2.0的分面没有做,就开始刻画眼睛&嘴巴。原因是,颜色过于接近,无法把小色块的颜色区分出来,造成颜色衔接上的突兀。
-
知道肌肉,脂肪的区域,但在表达上非常含糊。原因是,在分面时,没有用颜色表现出它的体积感。
解决方法:
在绘画分析前,不但要明确知道这些面的存在,而且还要考虑如何表达这些面的体积感,及光对这些面的作用。
画前思考:
-
针对头骨的主要骨骼,对原图上的人物头骨进行分析。
-
针对头骨的形貌,对原图上的人物特点进行分析。
第三遍步骤:
发现问题:
-
在实用模型1.0的时候对鼻子侧翼,眼睛球体及嘴部的外形概括都比较含糊,原因人物处于一个正面打光状态,所以色块与色块之间都处在一个比较亮的状态下,颜色比较难区分。
-
没有逐步过渡到实用2.0及复杂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刻画。原因是1. 没有做更小面的人物与模型分析和理解。 2. 在尝试过鼻子用实用2.0模型套上去不太像之后放弃了。
-
刻画效率太低了。原因:1. 对小色块的形观察不准,多次进行调整。 2. 在没有进一步模型做支撑的情况下,颜色的概括效率比较低。
解决方案:
-
在两个面颜色比较接近的情况下,可以比较主观地去适当提亮或加重一个面的颜色,以示区分。
-
通过对人物五官头骨,肌肉及脂肪的进一步分析和理解后,自主建立更贴合的模型。
-
研究模型推导的过程和逻辑,通过学习脸部肌肉及脂肪的位置&变化,更有效的对脸部小色块进行概括。
总结:
-
通过深入学习头骨帮助我逐步理解了复杂分面背后的逻辑,之前对面的判断错误主要问题是自己对人的头骨不熟悉,导致分面违背常理而不自知,通过学习后,能帮助我画得更加合理。
-
目前对块面的概括能力还未掌握,需要再回看头发建模视频,进一步理解如何从颜色中去区分块面,塑造更加合理的模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