毎年的正月十六晚上,沧州人都会走出家门,四处游走,俗称“遛百病”,也叫“走百病”。
“遛百病”的意思是,通过遛达走动,祈求把身上的不舒服都遛掉,在新年里身体健康不得病。
在沧州,这一个很老的习俗。它最早仅限于妇女,因为旧时妇女操劳,容易生病,便在正月十六晚上,以驱病袪邪为目的,出门走动。现在,它己成为沧州人固有的活动。
前几年,由于出门走动的人太多,基本上都会实行交通管制。那时候,下午一下班,抓紧往家赶,生怕回家晚了被堵在路上。
一般在晚上七点左右,街上开始出现大量的人群,到七点半以后会达到高峰。市区新华路、解放路是人员最密集的地方,尤其在新华桥和解放桥,基本上是“摩肩接踵”。
当时还没有禁烟花爆竹,所以你的脚下,总有噼呖啪啦的鞭炮声。有的小孩子发坏,故意往人群里扔。当然,都是小鞭,不会产生严重后果。
小姑娘们头戴各种闪光的头饰,也是街上一景,伴随着不时升起的烟花,相映成美,令人赏心悦目。
时不时地,人们会往地上扔钢蹦儿,据说这叫把病痛和不如意都扔掉。所以,走在拥闹的大街上,你会听到清脆的钢蹦儿掉落的声音,此起彼伏…………
孩子们是捡拾钢蹦儿的主力军,据说捡起来的钢蹦儿,上面已经没有了病痛和不如意,而是换来了幸福和欢乐。
其实,“遛百病”也曾给沧州人带来巨大的悲痛。1996年的正月十六,人们涌进人民公园看灯展,意外发生了。在一座小拱桥上,发生了踩踏事故,十来条生命永远地消失了……
当时,我的高中同学正在桥上,幸运的是,他只丢了一只鞋,捡回了一条命。我第一时间找到他,在一处安静的地方,陪他呆了一个晚上。
后来他说,当他在医院里看到,那么多条生命静静地躺在地上时,开始思考活着的意义。
这几年,“遛百病”的人少了一些,有时候是赶上天气不好,有时候是人们有些审美疲劳,再加上禁鞭,氛围的确淡了不少。警察叔叔们也轻松了不少,不像原来那样“五步一岗,十步一哨”了。
今天是正月十六,如果你恰好在沧州,不妨体验一下这个古老的民俗。有些东西,可能说没有就没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