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怎么复习?”和同事讨论起来,办公室顿时有了话题。
想起刚上班时,在镇中心小学,五年级三个班的语文,由经验丰富的张老师带着我和另外一名年轻老师,如“母鸡带小鸡”。
每天上课前,我们三个在一起先讨论再上课。共同理清文章的思路,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确定重难点,以及如何突破等。如果谁先上课,还会及时反馈上课中发现的问题,便于后上课老师关注与调控。复习时,我们共同制定复习计划,步调一致,齐头并进。现在想来,那才是教研。
现在,这样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单班教学的孤军奋战,不能横向比较,这是让我最无助的。
往上,同是高段的六年级,基础牢固,成绩优异,在全镇遥遥领先。他们课堂容量大,节奏快,密度高。如果听默,大部分是100分,而五年级总要经过二次默写,甚至三次,才能达到。我的搭班数学老师,曾经带过他们。“那是一点就通的,他们无法相提并论!”她无奈地摇摇头。我不再奢望这样的遥不可及。
往下,曾经带他们的低年级老师,插上了话:“一二年级在全镇就是薄弱班,每天成群的不做作业!”一听,让你心寒。根深,才能叶茂;基础夯实,方能筑起摩天大厦。我还有什么非分之想!
带他们三年级的马老师,提起来也是苦不堪言。“单单检查作业,就是煎熬。那书写,惨不忍睹!”翻开现在的三年级作业,好书写比比皆是。有了对比,就有伤害。
讨论了一通学生,足足让我举步维艰。至于复习方法,各有各的棕刷子。无法同步,无法同频。
我的心,五味杂陈。
《我们怎样思维》里说,“当你手里只有一把锤子的时候,你视所有问题都是钉子。”也就是说,当你眼中只有“差班”的时候,那他们就是彻头彻尾的“差生”。
横向比不成,那就纵向比。
一年来,整体书写有大幅度改善,“作业钉子户”被各个击破,默写准确率在逐步提升。虽然薄弱,他们从不自暴自弃;虽然薄弱,他们从不坐以待毙;虽然薄弱,他们从不针锋相对。
正因为挂在心间,所以焦虑是自然的。在焦虑中审视自我,保持一份理智与清醒,保持最初的激情与热爱。比起昨天,他们在进步;比起现在,他们在努力;比起未来,他们在成长。
亲爱的老师,你心里有了孩子们,他们就有了现在和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