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先生从自己的理解出发,结合中国现时及西方思想,谈了新时期对儒家思想的再审视,再理解。
把一个“儒”字解释的淋漓尽致,精妙绝伦,读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一前记
讲孔子的态度之前,梁先生先从命名、范围、取材、方法和孔家思想之来历五个方面来讲原因。
二孔子的态度
梁先生着重于《论语》,从中了解孔子的思想精髓。
找到了孔子对待生活的十四个重要态度。
一.谓“仁”
梁漱溟先生认为,仁就是人原来的心,并以敏锐直觉流露于外。
孔子讲仁,分为问仁,亲近仁人,仁极容易做,仁极难做,违仁,不仁六项。
善恶的分界线,在每个人的内心。——修为初心。即可以让自己行良知时,不附加,不纠结;敦厚,敏捷而通达事理。
——合情合理,理想状态
二.谓“乐”
乐是孔子最昭著的态度。乐的态度在人的心境,是安乐自在。他认为真正的乐者是生机活泼。即生机畅达。
梁漱溟先生认为乐者有三种,(一)与苦对应的乐!(二)依赖于环境的乐!(三)无条件的乐!
虽然人是第一最宝贵的。但是以“自我”为中心时,容易为名利所牵制。但是从为“你”、“他”这种第一宝贵的人发仁心。那猎取的“我”的快乐就会“不忧。”
——正义感,美好的习惯
三.谓“讷言敏行”
孔子认为多言“恐人陷入不仁”。所谓不仁者,就是对于许多事不觉得不安,已成习惯。“巧言令色鲜矣仁”,说的比做的多。就是让君子很羞耻的一件事。
出于发心,默默做好当下的事情。
人生只要知道负责任的苦处,就会体验到尽责任的乐处。所以身心行动相较于语言行动要高尚得多!
——高贵与合理的表达
四.谓“看自己”
孔子曾经说“古人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就是为了我自己的兴趣或满足一个好奇心所学,为人则是存了利益目的所学。
为自己想要的忙碌,就不会担忧不想要的!
因为为难你的人,磨炼了自己的心态;欺骗你的人,增进了自己的智慧;蔑视你的人,醒觉了自己的自尊;抛弃你的人,教会了自己的独立。
——刚刚好!
五.谓“看当下”
所谓当下即心。就是心在心那一个地方,盯住你的心。
只有你关心别人,别人才会关心你。
顺境时,收敛;得意时,看淡;逆境时,忍耐;失意时,随缘;失落时,优雅;愉悦时,沉潜。
心有阳光,灵性就会充斥心智,心灵就会纯净安乐,沉淀当下最真的幸福!
——天人合一
六.谓“反宗教”
孔子是反宗教的。
梁漱溟先生认为所有的宗教来自于心的情志不安,将自己的私心无限放大。
这不是孔子所提倡的态度。
在西方,中国人被称为“无宗教信仰者”!
中国人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自然道法。所以不是无神论者。
——不走极端,掌握好处事的“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