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完成了清单主题营十天打卡的任务,长长出了口气,感觉真的像是完成了一次急行军。当时看到读书营里有这个活动,犹豫了一下,因为本来年初就计划今年要读四十本书,一直迟迟未开始,总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或者自己找的理由不想翻开书,这不正是个让自己读书的机会,但是一天一本,还是清单体,怎么看?象我这种看书生怕漏掉一个字的人咋办?还有啥叫清单体?罗辑思维天天发的清单体我是看过,但是没写过,最怕总结,反正各种迷惑和担心,小斗争了一会,还是报了名。
一、十天的路
1、第一天的困惑:我第一天选的书是《极简欧洲史》,这是我刚买的书,而且挺薄的,我提前了一天看完,但在写清单体的时候可把我难为死了。里面更多的是知识性还有历史故事之类的,单独挑出来写清单真不太连贯,硬着头皮选择我认为还算可以让看到的人阅读到的知识吧。但是花费了好久时间。而且结果我自己很不满意。
2、重新选书:考虑到第一天的情况,我重新调整了我的选书,读书营里虽然有推荐,但是我自己也有很多耽置太久不看的书,之前也没有做过笔记,这个方式倒是两全齐美了。于是我选了另外九本:《季羡林谈写作》、《少有人走的路》、《蒙田随笔录》、《培根论人生》、《帕斯卡尔思想录》、《罗辑思维》、《成大事者不纠结》、《迷茫时代的明白人》、《观念的水位》。这些书大部份都是思想鸡汤类。
3、读书的调整:前四天,我基本都是白天看书晚上写清单,有时候会感觉莫明其妙的紧张,好象后面有个人拿着鞭子抽打你一样,在第五天,我同时看了两本书,依次这样,都是在当天读明天的,这样写清单的时候不那么着急,还会再翻一下认真浏览补充。清单也顺畅了很多。
二、收获:
1、学会不同的书用不同的读书方法:我之前不管看什么书,都会从头到尾一字不落的看完,觉的这样才对得起这本书,清单营打卡的这十天,对于我选的这几本书,几乎大部份都可以先看目录,找出重点观点,然后引用书上的也可自己做总结,这样写出来之后,浓缩的是最精华的部份,提炼出来的也其实是自己最想要的。
2、目录的重要性:之前看书,对于目录都是大致看一下,并不认真去研究,其实目录都是提炼总结部份,章节是围绕它展开的,对于我这样平时就爱做读书笔记的人来说又学了一招,以后可以根据先写清单,复杂的再根据清单展开再论述,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而且很想学习思维导图,也可以把目录做为分支慢慢展开。
3、书没有好坏。有没有人和我一样,之前喜欢的书隔断时间再去看的时候发现不喜欢了,可能对书的种类有了要求,也可能自己读书品味又提高了(呵呵),我选的这几本里也有这样的情况,读着读着就读不下去了,但是选好的书不能就这样扔了不管,突然就发现我爱上了清单体,迅速总结提炼。一本书,哪怕有一句话给你带去思考,它都是有价值的。
4、团队的重要:人可能就是一种需要在一个氛围带动才更有动力去做事吧。一排五班这个小集体, 每天都有热心的老铁提醒今天要做的事,打卡后,也会看到彼此的文章指出好或者不好,除了小群也可以在大群里看到相当多的老铁打卡的文章,都是个学习的方法。
三、反思
1、刚进剽悍读书营的时候,老是听到大家说复盘,我都不知道什么意思,后来慢慢才理解。这次清单 营充份体会到了什么叫复盘和复盘的意义 ,书买回来不是你的,看完了也不是你的,只有充分总结输出,使你合起来书可以说出个123才真正成为你的。
2、这次清单体,我大部份总结的是书里的话,因为觉的更精典,之后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总结。这样才可能更深刻地印在脑海里,更有利于我们吸收。
3、没有太持续关注别人,也没能给出太多可行性的意见,因为我自己都总结不好,看着老铁们写的觉的都可棒。还有一 点,没有去认真对比同一本书不同的人写的有何区别,可能这样总结下来更好吧。
四、改变
为了完成任务,有几次我推了想看的电影和朋友的饭局,发现只要你想做成什么,只要你努力没有什么办不到。就看你 想不想去做了。安排好时间,掌握好方法,持续地努力,凡事竟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