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读书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解读名篇|枪口下的自恋与自虐——《马铁奥大义灭亲》读后感

解读名篇|枪口下的自恋与自虐——《马铁奥大义灭亲》读后感

作者: 诸神的恩宠 | 来源:发表于2017-06-17 23:08 被阅读558次
    法国作家梅里美

    传统戏曲里,有“折子戏”一说,指的是从一台戏里截取一个精彩片段。折子戏,多为几分钟,通常是那部戏的精华所在。短短几分钟里,戏曲演员不仅要通过“唱”“念”,交代出故事的前因后果,有时甚至会融入“”做“和“打”的成分,这对演员的功底是很大的考验。正因为如此,折子戏很有看头,每年央视的戏曲晚会,说白了,就是一台汇集了各个剧种的折子戏盛会。

    为什么要说“折子戏”呢,因为它和今天要说的短篇小说《马铁奥大义灭亲》之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这篇小说是法国短篇小说巨匠梅里美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维基奥港附近的莽原上。这一带,农民多为野性十足的科西嘉人(以逃脱官府追捕的犯人为主)。此地有尚武之风,民风彪悍,老百姓讲义气。

    马铁奥四十七八岁,其貌不扬,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大地主,还是个远近闻名的神枪手。连他当年的情敌,都惨死于他出神入化的枪法下。马铁奥和老婆养了四个娃,三女一男。女儿们都陆续嫁人,只剩下十岁的小儿子福图纳多。他成为一家人的希望,不仅要肩负延续香火的重任,还是整个家族事业的唯一继承者。

    一天,马铁奥和老婆出门办事,福图纳多一个人留在家里看门。这对父子永远也想不到,小男孩这一天的经历,竟决定了他的命运。

    原本,小男孩惬意地躺在院子里晒太阳,一声枪响打破了莽原的宁静。有个受伤的强盗慌慌张张冲进院子,他知道小男孩父亲是著名的英雄马铁奥,就乞求小男孩收留他自己躲过此劫。小男孩听后,并不买账。强盗急眼了,一看硬来不成,改来软的,用五法郎买转了小男孩。他被掩藏在院子的草垛里,根本看不出来。

    不久,追兵赶到。为首的叫加姆巴,是马铁奥的表弟,小男孩的表叔。他气势汹汹地问小男孩强盗的去向,小男孩插科打诨,回答得驴唇不对马嘴。加姆巴威胁小男孩,说要用军刀刀背打他,小男孩“威武不能屈”,死都不招。加姆巴眼见恐吓不起作用,就拿出自己的银怀表来诱惑孩子。小男孩哪见过这种好东西,眼睛都直了。加姆巴看穿了他的心思,故意说,只要他说出强盗的下落,银怀表就送给他。这个诱惑太大了,小男孩最终让步了。

    被从草垛中抓住的强盗一脸蔑视地咒骂着小男孩。小男孩自知理亏,把那五法郎还给了强盗。就在这伙人离开前,马铁奥和老婆回家了。他俩心中大惊,以为官府的人突然上门是来找茬寻事的。瞬间,马铁奥像斗鸡一样,瞪圆眼,炸着毛,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加姆巴一见马铁奥突然回来,吓得腿发软。马铁奥的枪法让人胆战心惊。他壮着胆,走近马铁奥,告诉了他事情的经过。他还试图讨好马铁奥,说能抓住强盗,多亏了马铁奥的小儿子。马铁奥听完,没有为儿子骄傲,相反,心情复杂。被带走之前,强盗冲着马铁奥家的门槛使劲啐了一口,大骂一声“叛徒之家!”这一声,带给马铁奥前所未有的心灵冲击,他本可以当场结果了强盗,以洗刷侮辱,但他没这么做。他陷入了沉思。

    官兵带着强盗走了。马铁奥得知儿子是贪图银怀表才出卖了强盗,盛怒之下,一把夺过怀表,摔了个粉碎。他不由分说,扛起枪,喝命儿子跟上,向莽林深处走去。一声枪响,小男孩倒地身亡。此时马铁奥才觉得,他终于恢复了清誉。“叛徒”,这个字眼,从此与他再无瓜葛。

    《马铁奥大义灭亲》是典型的悲剧。整篇小说不过十四五页,人物性格鲜明,情节跌宕起伏,故事充满张力,很像戏曲里的折子戏。四个主角:马铁奥、小男孩、强盗和加姆巴,就像活生生地站在读者面前一般。

    先说说马铁奥。这个人,特别像京剧里的大花脸,英勇无畏,豪气万丈,独白里常有“哇呀呀呀呀”和“罢罢罢”这两个句子,一般都是眉头紧蹙,捋着长须,跺着脚说这话的。马铁奥是出了名的大英雄,对朋友仗义,对敌人无情,得了个“热心助人,乐善好施”的好名声。他是个典型的直男癌,对老婆连生三女这事很搓火,直到小儿子出世。和老婆出门办事,他只负责扛枪,其他货物全压在老婆一人肩上。那天,马铁奥和老婆一大早就外出办事去了,可他的影子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他人。强盗利用马铁奥的好名声,对小男孩施激将法;被加姆巴威胁时,小男孩喊出父亲马铁奥的大名壮胆;加姆巴对马铁奥心怀畏惧,迟迟不敢动手打孩子……马铁奥为人心怀坦荡,从不滥杀无辜。得知是自己的儿子出卖了强盗后,他失声喊出儿子的小名。是的,他不敢相信,儿子会做出这等丑事。当强盗向他家门槛啐唾沫时,他听到最不愿听到的咒骂“叛徒之家!”这和他多年树立起的形象天差地别,令他蒙羞。饿死事小,名节事大!当小男孩抱着悔过之心向父亲乞求原谅时,他大喝一声:“离我远点!”他摔碎银怀表,甚至把怒气发泄到老婆身上,质问她这孩子到底是不是他的。他暗下决心,要杀死孩子保全家族名节,老婆看出了他的心思苦苦哀求,他说:“你别管我,我是他的父亲。”这句话颇值得玩味,隐含着“我生了你,你的命是我的,我就能让你死”的意味。他带着火枪和儿子来到莽林深处,儿子奉命念完《天主经》、《信经》和《圣母颂》。在一句句哀求声中,马铁奥扣动了扳机。“让上帝饶恕你吧”,这是他送给儿子的话。闻声赶来的老婆吓呆了,马铁奥冷静地说这是“公正的判决”。丧子之后,他决定让其中一个女婿来继承家业。

    作为现代人,很不理解马铁奥为什么选择极端方式处理事情,明明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比如把儿子揍一顿之类的。可别忘了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初期,且科西嘉人民风彪悍,能用武力解决的绝不费唾沫星。只要能保住家族清誉,死一个熊孩子怕什么。马铁奥就是这么想的。古语说得好,子不教父之过。我想,该杀的不是那个十岁的男孩,而是马铁奥自己。他才应当自杀谢罪,因为是他生养了这个叛徒儿子。

    再说加姆巴,放在折子戏里,就是个鼻梁上涂着一块豆腐白的文丑。这种人,擅长巧言令色,惯于见风使舵,存在的价值,为揭露人性之丑。他一出场,明明为追铺强盗而来,开口第一句话却是和小男孩套近乎,还夸小男孩长高了。小男孩装作一无所知的样子,始终不松口。怎么都套不出话,气地加姆巴直跳脚,威胁要打小男孩。谁知小男孩根本不吃这一套,骄傲地说出父亲的名字,那意思就是我父亲是大英雄,我才不怕你呢。加姆巴确实不敢贸然动手,这一带没人不怕马铁奥。正在左右为难之际,他突然心生毒计,拿银怀表诱惑小男孩。小男孩果然中计,经过一番心理斗争,出卖了强盗。看见马铁奥回来,加姆巴吓慌了,急中生智主动朝马铁奥走去,告诉了他一切。马铁奥不敢相信自己家竟然出了个叛徒儿子,就在他还没回过神之时,加姆巴一伙赶紧抬着受伤的强盗遛了。讨好、威胁、利诱、巴结,这一套动作下来,加姆巴的丑恶嘴脸如在眼前。这样的人,生活中不少见。

    受伤的强盗,性格有点像芥川龙之介名篇《竹林中》里的多襄丸,恶贯满盈,却盗亦有道,颇讲江湖义气。他直奔到马铁奥家躲难,就是冲着马铁奥的侠义之名,以为躲进他家就能没事。当小男孩拒绝收留他后,他大骂:“你不是马铁奥.法尔戈内的儿子!难道你眼睁睁地让我在你家门口被捕不成?”听完此言,孩子明显心有触动。随后,他掏出五法郎给孩子。当小男孩背叛他时,他充满蔑视地骂孩子是“狗娘养的”。马铁奥回来后,他故意当着他的面,挑衅似得骂道“叛徒之家”。面对小男孩赎怀着罪心端过来的奶,他怒喝道“滚开”,扭头朝抓他的士兵要水喝。这些,都能看出他是个铁血真汉子,头可断血可流,气节不能丢。

    小男孩是故事冲突的核心人物,事情因他而起,由他平息,他像纽带一样把上述几个人物紧紧拴在一起。短短几个小时,他的命运发生了惊天逆转,从无忧无虑的孩子到人见人厌的“叛徒”,再从“叛徒”到“罪人”,最终死于亲生父亲的枪口下。其间,面对激将法,他会心动;面对钱财,他会心动;面对狡猾,他不为所动,面对威胁,他大义凛然,面对银表,他暴露出孩子天性。知道自己犯下大错,他有悔悟之心,只是父亲再也不肯给他改过机会了。

    我更愿意相信,在这个故事里,小男孩是人伦的试金石,是人性的反射镜。并非每一个小孩,都有小郭靖救哲别的勇气和胆识。人性复杂多变,善恶交织,公认的大善人背后可能是个龌龊小人,江洋大盗背后也可能行侠仗义。每个人都有阴暗面,这是残酷的事实。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如果每个人都毫无顾忌地暴露出自己的阴暗面,那这个世界将臭气熏天,比地狱还可怕。

    在人性面前,人伦亲情不堪一击。马铁奥那么在乎家族清誉,本质上是执着的自恋,为了保住良好形象,他可以牺牲一切。为一世英名,杀子谢罪,听上去好像蛮有道理,其实,不过是为满足自己那可怜的虚荣心罢了。对这种人,我会报以一声冷笑。我常常觉得,人的大部分罪,恐怕罪根都在自恋上。把自己看的过大,世界就会缩小(牛顿早就提醒过我们,能量永远守恒)。把自己看的过重,内心痛苦就会放大、加倍。世界上主流的宗教,基本教义之一都有“灭苦”这一项,都主张放下“小我”,播撒“大爱”。讽刺的是,宗教极端势力却成为了世界上最不安定的因素之一,从古至今,多少大事件都与宗教派别斗争有关,中外历史比比皆是。不知,那些宗教创立者的棺材板今天还压不压得住。杀子之前,马铁奥让儿子诵经。扣动扳机时,他让儿子去上帝那里求宽恕。放在今天,马铁奥肯定是ISIS的铁粉,真主最重要,弟兄义气最重要,儿子嘛……算个球。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星爷活得明白,《西游降魔篇》里,他借唐玄奘之口,说出的那段话令人思量:“众生之爱皆是爱,没有大小之分。有过痛苦,才能知道众生真正的痛苦;有过执著,才能放下执着;有过牵挂,了无牵挂。”

    曾听过一位高人的见解,深以为然。他说修行过程中,谨防三个趋势:“佛法道德化、儒家世俗化、道家养生化”。所有的宗教,一旦被道德绑架,行恶居多。对个体而言,宗教的本质是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让人身心自由、平和,最终让人与自我、他人和世界和谐相处。一旦背离这一点,宗教便会沦为传销。今天,在街边看见一位算命的神棍,地上横幅写着“以佛会友”,差点笑出声。佛什么时候成了夜总会大总管了,释迦摩尼知道会不会笑哭。

    古代社会似乎特别看重忠义二字。不仅外国人如此,中国人更胜一筹。京剧骨子老戏《朱砂痣》,借用主人公韩廷凤“救人终救已”的故事,宣扬善有善报的道理。说实话,看完这出戏,后脊背阵阵阴风拂过,心里膈应了好几天,被古人贩买人口以报答恩情的奇葩三观吓得不轻。前段时间,看了丁璇大仙儿女德教育视频,笑不成声,深感郭德纲的搞笑功夫还有待加强啊。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过各种观念和文化,意识里总认为它们天经地义是正确的,没有一点瑕疵,绝不容置疑。但如果这些观念和文化本身就存在大问题,那当我们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的时候,还要不要继续自欺欺人?红领巾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加入少先队那一刻,女老师曾郑重其事地说。多年后,这个梗和《西征梦》一样著名,女老师早已不知所踪。

    人们常说正邪势不两立,果真如此吗?你怎么就能肯定,自己坚持的正义,不是蒙上盖头的邪恶呢。不择手段的正义,很可能就是邪恶本身。马铁奥、加姆巴这些人难道只存在于小说中吗?睁大眼睛看看周围吧。再伟大的作家,也写不尽真实、复杂、耐人捉摸的人性。身而为人,看清这个真相,心生悲凉。

    2017.6.17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读名篇|枪口下的自恋与自虐——《马铁奥大义灭亲》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ugb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