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公树》
登上嘉峪关城楼时,已是黄昏。只能看到黑乎乎的三座城楼剪影,显得愈发沧桑。一弯新月,挂在天边,夜色如水,弯月如钩。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四顾茫茫皆异域,一番悲凉滋味上心头。
讲解器说城旁有棵"左公杨",老张我们俩左找右找、东寻西问,走了不少冤枉路,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找到了。左公杨、左公柳、左公榆,统称"左公树",其实不是具体指哪一棵树,而是指左宗棠经略西北时栽的这些戈壁沙漠中耐旱耐风沙耐盐碱的树。三千里大道,百万棵绿树,平叛陕甘,收复新彊,引得春风渡玉门。
立此存照。可惜天太黑,只好请人帮忙。两人打开手机电简照明,一人拍照。虽然光线太暗,拍得模糊不清,但毕竟了了一个心愿。
用林则徐的话说,左宗棠是个"绝世奇才"。林则徐虎门销烟,堪称民族英雄。被贬新疆返回,路过长沙时,主动约见左。并把亲手绘制的新彊地图与有关资料送给左,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赠联。陶澍是两江总督,封疆大吏,主动与左结为儿女亲家。其时,左不名一文,布衣之身,多次考取进士落地,干脆躬耕于野,潜心学问。这两位"大人物"可以说是慧眼识珠,识英雄于未发,一见倾心,被左的学识、志向、气度、品德所征服。人说"世有伯乐才有千里马",我说伯乐是千里马才能识得千里马,伯乐如只是一匹劣马又怎识得千里马?惺惺惯把惺惺惜,自古英雄爱英雄。难怪古人说"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发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叹。
左公敢于担当、实心任事作风,同时代无出其右。当时有东南沿海"海防"与西北边彊"塞防"之争,以李鸿章为代表当朝权贵们认为新疆太远,鞭长莫及,且贫瘠戈壁,不毛之地,干脆扔掉算了。左公据理力争,获得清政府的支持。左公挂帅,抬棺西征,白发苍苍,黑棺漆漆,出玉门关,平阿古柏叛乱,收复新疆。不仅如此,还植树、修路,引导群众栽桑养蚕、种棉织布。四次上书,力主新疆设省。哪里仅是带兵打仗,爱国爱民的胸襟情怀扑面而来。还不说打仗是自己筹资、向国外借款,任劳任怨,吃苦受累,流血流泪……时人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我信,"唯楚有才,于斯为盛"。
据说香港富豪李嘉诚以一副对联为座右铭,"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就是说,应志存高远、淡泊名利、胸襟开阔,奉献自己,回报社会。这副对联就是左公写的。实事求是,实至名归,斯人做斯事,斯人作斯联。左公可是个清廉之人。不仅以身作则,一毫不取。儿子来看他,他说,不可沾染官场习气,少爷排场,一切从俭。欲要忠先要孝,欲肃政风先严家风。去世时,只留下一年的奉禄留给子女。就连与左公斗了半辈子的李鸿章也感慨不如,"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争,唯先生知我;焜耀九重诏,文以治内,武以治外,为天下惜公"。拿来主义,我想,我将会以此联做为留给儿女子孙的家训永远传下去。
站在嘉峪关上,当年左公在这里写下"天下第一雄关"的牌扁,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天下英雄谁敌手?左公宗棠,左公雄才大略,堪称清朝一代第一雄。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年,解放陕甘宁的将领是彭德怀,带兵入疆的将军是王震,他们走的是左公大道,遮得是左公树荫,下达命令的是毛主席,他们都是湖南老乡。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贤精神,后人传承。王震将军和平解放新疆后,化兵为民,作战部队转为建设兵团。"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一手拿枪头,为国戍边,一手拿锄头,军垦屯田。栽种胡杨林、红柳林、沙枣林……看,左公杨,劲拔挺直,昂然向上;左公柳,密浓如发,老树新枝;左公榆,老而弥贞,坚韧不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