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建设性:从“我要”到“我来”是你的一次质变
请你带着这些问题阅读:
在一场沟通中,你觉得什么样的表现可以被称为有建设性?
你认为沟通中的开放性、目标感和建设性这三个原则有什么关系呢?
你有没有注意过自己的口头禅?如果没有,问一问身边的朋友,把它们列出来。你希望身边的朋友经常听到这些话吗?
没有人一开始就能想清楚,只有做起来,目标才会越来越清楚。——马克·扎克伯格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我们提出一个想法,他们说:“这里有个问题。”我们又提出一个想法,他们说:“哎呀,这里可能有个风险。”一来二去,性格再好的人也忍不住发飙:“别说什么不行,你给我说个行的!”这时候,当事人往往表示非常无辜:“你生这么大气干啥?我没有别的意思,我也是想把这件事促成啊!”
我想告诉你,他们说的是真的。他们这样回复并不是想挑剔你,只是不知道应该怎样沟通来把事促成。不是有句话吗——“能解释为愚蠢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对对方多一份慈悲心。
那么,怎样的沟通方式才能展现出“我想把这件事促成”的态度呢?我们来看与之相关的一大沟通原则:建设性。
可以说,建设性是一个人人心里都有,但多少又有点模糊的概念。为了搞清楚它的准确意涵,我们先试着从它的反义词来体会。
我曾经在张晓风的散文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爱的反面不是恨,是漠然”。这句话对我启发很大。建设性的反义词不见得是破坏性,而可能是停滞不前。欠缺建设性的沟通不是不沟通,而是不行动。坐而论道,拒绝行动是最没有建设性的表现。
关于建设性,还有一个容易混淆的词叫创造性。我们经常把建设性和创造性混在一起,好像只有不落窠臼的想法才是有建设性的。
其实不然,如果说创造性追求不断推陈出新,建设性则会着重考虑方案能不能落地。也就是说,只要沟通可以推动事物向前发展,比如将问题解决一点,把共同目标往具体落实一点,那它就是具备建设性的。这个过程未必一定要标新立异。
脱不花《沟通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