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已逝,精神长存。
再读毛泽东主席的《十六字令》以表崇高的缅怀。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一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这一首表面上是极写山之高,实质上是写红军越过高山时,所表现出的藐视困难、一往无前、不可屈服的精神气概。
尤其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毛泽东写得很幽默,待到纵马扬鞭飞奔过去以后,再回头仰望,不觉猛然大吃一惊。惊,既是对极高极险的山望而吃惊,同时也传达出一种翻越高耸云天的大山后的惊喜、自豪的神情。“离天三尺三”并非实数,而是夸张,用夸张笔法极写山之高峻,从而反衬、烘托红军飞驰过山的英雄形象,突出红军一往无前的精神气概和实现战略转移的急迫心情。
二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第二首表面上是极写山之大,写群山之磅礴、险峻,实质上是写红军在万山丛中英勇战斗的雄伟、豪迈的气概。
毛泽东首先用大海来比喻、描写山:“山,倒海翻江卷巨澜。”毛泽东从高处放眼望去,千山万岭逶迤起伏,因而他感觉势如江海倒翻,怒潮猛卷,连天排空,汹涌澎湃。接着,又用驰骋中的万马来比喻、描写山:“奔腾急,万马战犹酣。”诗圣杜甫在《病橘》中用过“奔腾”一词: “忆昔南海使,奔腾献荔枝。”即飞奔急驰之意。毛泽东再加一“急”字,则其快如飞之速度已达极点。毛泽东久望险峻的群山,联系自己指挥千军万马南征北战的深切体验,因此又觉得它们恰如鏖战中的千军万马在奔腾。这样,毛泽东连用两个比喻,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千山万岭的磅礴、雄伟的气势。
但是,在毛泽东的艺术构思中,山的雄姿与红军的雄姿是相对应的,写山就是为着写红军。群山万岭的雄伟气魄,正可见红军的伟大气魄。群山万岭正是红军历经之地,因此人们既可想见红军在那里急速进军的英雄姿态,也可想见红军在那里的战斗姿态和激战场面,从而使雄姿英发、骁勇善战的红军形象,巍然屹立起来了。
三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第三首表面上是极写山之坚,写众山之坚固、坚强,实质上是写红军崇高、坚韧的意志和中流砥柱的作用。
首先通过比喻写众山之高峻峭直:“山,刺破青天锷未残。”毛泽东把林立的山峰比作宝剑,说高峻峭直的山峰,像一把把锋利无比的长剑刺向天空,而且竟把青天刺破了锋芒尚无分毫残损,这是何等坚利。天欲堕,赖以拄其间。”这当然是一种假设,意谓即使天塌下来也不要紧,有挺拔的高山像擎天柱一样把它顶住,这又是何等坚固、何等坚强啊! 这实质上是写红军的坚韧不拔和锐不可当,写红军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写红军的崇高地位和伟大作用。毛泽东以词句的形式告诫世人:有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在,中华民族的江山无论如何塌不下来,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是中华民族的中坚、栋梁、柱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