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故事:
还有一种“嫌弃”,更为隐蔽。
一次亲子沙龙,轮到一位50多岁的阿姨发言。
阿姨面目温和,说话不紧不慢的。
她的女儿26岁了,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听话懂事,学习好,才艺好,各种比赛拿奖拿到手软,毕业后又进了一个好单位。
按理说应该很让父母省心,可是这几年,妈妈却越来越担心女儿的变化。
女儿下了班就闭门不出,宅在自己房间里追剧,性格越来越孤僻。很少和家人交流,说多了就吵。
谈过几个男朋友,觉得不合适,现在也不着急谈了。还一心想辞职。问她辞职后做什么,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就是不想上班了……
阿姨絮絮叨叨说了很多,老师几番问话下来,多少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了——这位妈妈对孩子管教得太严,只不过是用了一种看似温柔的方式。
“温柔的绞杀”导致孩子生命力的萎缩,和盲目的叛逆。
老师试图让这位妈妈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一番话说得众人点头称是。
这位妈妈听完,却依然说:我女儿从小钢琴几级,小提琴拿过什么奖,从小特别懂事,不让我们操心,单位也好……
老师换个角度再说,阿姨也换个角度继续说女儿辉煌的过往。两个人的话好像两条平行线,永远无法交汇。
让人感觉:这位妈妈一直活在自己的头脑里,活在女儿曾经的辉煌里。
她无法接受女儿的现状,无法接受有这样一个自闭、困顿、状态不好的女儿。
她来亲子沙龙,还是希望老师有办法帮她改变女儿,丝毫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看似温柔的强势绞杀了女儿的生命力。
不能说,这位妈妈不爱女儿,看上去,她为女儿的事操碎了心。
但她更爱的,是她自己,是自己的面子。
女儿变成了这个样子,她却一直沉浸在女儿优秀的过往中,无法自拔。
她念念不忘的,是作为有一个优秀女儿的母亲曾经的自豪,是旁人艳羡的目光,是自己的顺心顺意。
她根本不能接受有一个出状况的女儿,因此也看不到女儿生命的困顿,更无法察觉自己的问题。
表面上是忧心忡忡的爱,背后隐藏的,是“你怎么能这样”的嫌弃。
—橙子老师
青春期孩子是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成为最好的别人!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是向上、向善的,父母的责任其实就是帮助孩子在无数体验中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成为父母眼中最好的样子![奸笑]因为【没有人会为了别人的目标付出百分百的努力!】[拥抱]
—未完待续......
❤️关于【爱】和【嫌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