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炎热阻挡不了我们的好奇心,一探究竟的脚步停歇在广西柳州,一所原先不怎么起眼的学校,建校不足9年,却获取了硕果累累,全面开花,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认可,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撼动,撼动你我他。
他们说:若3年成不了名校,那它就永远成不了名校;一个学校,没有教学成绩,好不过今天。
所以,从一开始,他们就铆足了劲,利用数据说话,利用数据为教学质量提升服务,从一而终,坚定不移。
这所学校注重的不仅仅是中考成绩的突破,还在于它的全面教育,包括体育、美术方面的创收。
我们看到了,生源98%是学区生的学校是如何全面开花,它的环保教育、劳动教育都是由一个个视频展示。
学生数不到600名,却拥有30多个社团,获得各种各样的荣誉,这如何不吸引着家长们的目光呢?
这样的学校带给我们的思考是,如何做到教学智慧的整合。
我来理清思路,首先,建校之初的校级领导、中层领导都是名师,其次,老师都是白纸般的年轻老师,注入的都是新鲜血液,富有精力和活力,拥有不服输的精神,可塑性很强。
而它面向的是参差不齐的学区生,这是一个很有趣、令人期待的“大事”,它能验证名师出高徒吗?
显而易见,名师、新老师需要的都是具体的行动,凝聚成一张坚韧的网,互相协调共同进步,本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荣誉感。
成功在于:发现学生的喜怒和意愿。
做法:利用数据分析学生动向,有具体措施,面向每一个学生找原因。
比如找差距,班级近两次纵向比较,同类班级的各数据横向比较。
找原因:班风?基础?老师?家庭?
定目标:实现的和未实现的目标,班级目标,小组目标,个人目标。
明措施:细,实,可观、可控,抓细节,勤反馈,善调整。
这所学校是牢不可破的联盟,有层层要求,从校级领导开始,到中层领导、班主任、科任老师,都有自己明确的做法,全用来服务学生。
我们得到的回答和鼓舞是:
道阻且长,行之将至;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