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整天都在家里让我想起了疫情期间的日子,在家自娱自乐——看书、看视频、听歌、锻炼、做饭。话说买的电饭煲和电风扇前都到了。前天晚上想吹着电风扇睡个好觉,结果风扇声音太大,愣是睡不着,导致早上看书看到一半趴在地板上睡着了,接着就做梦,梦到电饭煲里的饭放馊了…真是食物何处不过期。
关于寓教于乐这事还是想说说健身环大冒险。任天堂这款游戏简直神作,昨天下午打了2个半小时,就为了一天打通一个世界。期间做了无数的深蹲、跑跳、平板支撑、肩推……就是累趴了还是想把这一个阶段打完,最终如我所愿通关。这款游戏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把锻炼和游戏结合,虽说如果把锻炼这个部分去掉,单单看游戏的话其实也挺二的,但关键就是它结合了,让锻炼不仅仅是锻炼,游戏不仅仅是游戏。深得寓教于乐之精髓。
让一个人沉浸于在某件事本身,并坚持下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事情本身有趣,这也让坚持变得容易。同理可得坚持学习也是要让学习变得有意思。当下火的老师很多都做到了这一点,比如罗翔老师之“法外狂徒张三”,比如戴建业老师讲陶渊明“种个鬼田”……
Learn by playing.
【英语】
- Durian - 榴莲
- intermittent fasting - 轻断食
- Work is a part of life. - I shall put this in methodology...
【心理学】《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
概念——先天or后天。
研究者:罗施
被试:未开化原始森林土著,其土著词汇中只有两种颜色。
变量:自变量:学习的颜色,8种焦点色(如红、黄、蓝、黑……)、8种非焦点色(如粉、紫、红棕……);因变量:学会的时间。
假设:焦点色的学习比非焦点色学习更加容易。
过程:控制色盲、颜色知识等变量。分成两组学习。
结果:焦点色的学习者学得更快。
讨论:特定的概念天然存在于所有人类大脑中,不依赖语言。一直以来的观念是:语言产生概念。而该项研究表明,语言中的概念是围绕自然存在的类别形成和发展的。
(#概念的边界是模糊的,就像是非的边界也是模糊的,都是当前社会背景下人类对它的定义。另,这个应该是可以用来研究人工智能学习。) -
催眠——无意识or有意识。
简而言之,研究者发现被试被告知催眠的理论和影响之后更容易被催眠,所以被催眠的人是因为“自己想”被催眠,而不是”被他人“催眠。催眠之后的行为是”被催眠者”所期望的行为。
假设:催眠状态下的行为实质上都在人正常的自主和随意能力范围之内。
(#感觉应该测一下被催眠者的额叶,是不是停止活动了。如果是,无论是不是自己的期望行为,说明被试的自身行为都无法控制。实际应该复杂得多,就不瞎bb了…) -
条件反射。
这个是小朋友都知道的理论。这里要强调下这个反射包括生理反射。有个实验是把糖水和降低免疫力的药物一起注射给小白鼠多次,之后发现,只要注射糖水,小白鼠的免疫力就会下降。利用这个结论的反面,理论上可以利用某些条件增加免疫力,叫做“心理神经免疫学”。
(#可以利用这个方法练一些不得了的技能,变成小超人……) -
迷信的由来。斯金纳的鸽子实验,后来他用人类也做过实验,发现和鸽子一样,人类也会发明出一套自以为是的“程序”以获得“定时奖赏”。
(#要消除不定期的迷信异常困难,就像男女朋友分手的时候,甩人方一会儿对被甩方好,一会儿又不好,反而增加了对方的黏着度…另一方一直在期待好行为出现,而这种行为又是不确定的,所以就会一直期待…这不是PUA么!) -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殴打充气娃娃实验。
【历史】
-
不期而遇。当时周文王有伐商之心,就搞了个军事演习,结果一群诸侯都来参加了,大家“不期而遇(会)”,可见当时的商朝已经很不得人心了。
(#春秋战国出了很多成语啊。) -
周朝的战争。周朝的战争基本不死人,打仗也和现在打仗的意义不同,是为了维护周礼。它的形式是怎么样的呢?两家马车,马车上站了3个人(也不知道6个人,忘了),两家马车相向而行,车轱辘碰车轱辘,两个马车上的人碰一下,好,这是一回合。这样来回三回合结束。为什么结束呢?因为三回合之后马车就坏了……打完之后呢,输的这一方就要按流程逃跑,那么赢得这一方呢,就要按流程追,但是记住!追只能追50步,过了50步就不能追了,这也是周礼的一部分。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是马车没追几步,轮子掉下来了,那逃跑的这一方又跑回来问:“诶,怎么啦。”“轮子掉了。”“我帮你修。“哼哧哼哧,修好了,驾车的一方:”你赶紧逃。“好了,又没跑几步,轮子又掉了,逃跑的又跑回来“诶,怎么又掉了”,好了继续修,修完再跑再追……
这种打仗方式一直持续到春秋早期,之后的战争就开始以攻城掠地为目的了,为了彻底打垮一方,就出现了战后坑杀等等的行为。 - 关于鬼、天下、四海之内、中国、周人的政治哲学观念。且听下回分解,这里列个表,免得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