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觉得好的方式对对方好,是善意
用对方觉得好的方式对对方好,是温柔
在《轩渠录》一书中
记载了一件司马光与其妻的小事:
上元节
司马光的老婆想要去赏花灯
人们就是喜欢会发光的东西
像是钻石、烟火
以及帅哥美女(乱讲)
难得节庆
当然应该出门看看璀璨的花灯
那时的对话应该是这样:
“那个……可以陪人家看花灯吗?”
多么甜蜜的一句话撒娇
但司马光的回应是:
“家中点灯,何必出看?”
看什么花灯
客厅、厨房、卧室的灯还不够你看吗?
司马光老婆的解释是:
“兼欲看游人!”
但是
崇尚俭与简的司马光却不这样想:
“难道我是鬼吗?”
你说要看人
我就是人啊!
从霸道总裁的角度来看
司马光其实还满浪漫的:
你不能看别人
只可以看我!
但司马光可能只是单纯觉得一切简单就好
何必让生活变得如此麻烦繁琐
也就是说
司马光的俭是一种简
归零自己的欲望
回到最朴素的状态
一切从俭
也从简
不过
司马光可不是破坏浪漫的直男癌患者
而是闷骚傲娇的专情男子
高中语文课本里收录了《训俭示康》一文
从中大概可以看出
司马光不喜欢浮夸奢靡的事物
态度略显古板保守
他会听别人的意见
但也不觉得别人的意见比较高明
他会改正自己的行为
但也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哪里不对
这从他自称“迂叟”
就可见一斑
迂叟
是指不知道变通的老人
在《独乐园记》中
司马光被质疑:
“你怎么可以一个人自己快乐
分享的快乐胜过独自拥有”
中国的知识分子
总有一个坏习惯
喜欢指正别人的感受与喜好
以某个社会或时代的道德标准进行批评
某种程度上
这破坏了多元的价值
也让人们逐渐走向一条塞满无用道德的窄路
就像现在的年轻人
总是觉得自己不快乐
因为我们总爱告诉别人到底什么才是快乐
司马光认为自己的快乐
是捡拾别人弃置一旁的无用废物
所以也没有分享的必要性:
“虽推以与人
人且不取
岂得强之乎?”
别人不要的东西
怎么能够强迫对方收下呢?
司马光的迂腐是对自己
待人处事倒是宽容
不愿意勉强别人做不喜欢的事
赞美很好
但不是你的赞美别人一定要接受
良善的意图
未必会有良善的影响
换句话说
司马光不是不懂人情世故
而是将自己收敛成柔软的棉团
包裹可能刺伤他人的锐利善意
所以
司马光懂得浪漫
只是他的爱低调而不张扬
在《西江月》一词中提到:
“相见争如不见
有情何似无情”
如果爱成为彼此的负担
宁可舍弃
不是不爱
而是不得不舍弃爱来成就对方
北宋易学大家邵雍
曾有两句话评论司马光的人格特质:
“君实脚踏实地人也”
“君实九分人也”
君实,即司马光的字
邵雍大概是在赞美司马光个性的真诚
司马光的真诚是把温柔给人
将痛苦留给自己
在《训俭示康》里
司马光虽然说是在“聊举数人以训汝”
要自己儿子司马康乖乖听话
但整篇文字看起来
就是一位家中老人坐在摇椅上想当初、话当年
然后
还说了几个历史小故事
好像司马康的不听话
其实也还好的样子
经验是一种智慧
态度是一种传承
司马光的经验与态度
未必符合每一个人的价值观
但司马康长期待在父亲身边
应该早已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即使没有《训俭示康》这样的文章
也会有相似的生活方式
《邵氏闻见录》说司马光没有儿子
司马康乃是族人之子:
“康,字公休,其贤似公”
又说司马康之子司马植:
“植,字子立,既长,其贤如公休”
由此可知
司马光祖孙三代的个性十分相像
尤其是司马康
还可能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
凭借着言教与身教
司马光复制了两个司马光
不过
司马康与司马植皆早死
那样真诚内敛的生活态度
遂绝
顺带一提
关于情感里的至善
我们终其一生皆是在接近
而不是抵达
这位相传小时候打破水缸救了朋友的司马光
倒是身体力行地实践了自己的人生哲学
只不过
司马光的温柔
很多人一辈子也不懂
回到文章开头
温柔与善意
皆与自己和旁人的观感无关
要看对方的感受
在情感里
用自己觉得好对方觉得不好的方式对对方好
是一种无能的暴力
文章中写绕口令梗的作者
早晚被扣钱
情感中自我感动的暴徒
早晚被雷劈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