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01426/ef9a0948a10f52d9.jpg)
又是一年寒假,大学生们又迎来了舒服的日子,可有些人的寒假却是不美丽的,比如我妹妹。
自从去年考上南方一所大学,她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见识涨了,眼界高了,生活习惯洋气了等等。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好事,也是她在大学该习得的。
可寒假来临,一回到我们十八县小城,面对父母需要帮忙的小生意,她心里一沉,抱怨就上来了。
“我放假不是回归家庭,是回归现实,上个大学跟做梦一样。睡个懒觉都要被数落,我多想去逛街,去看电影……”
我回了她一句,“放了假就好好回归现实,在大学就好好造梦。”
父母这里,生意最重,过年是最忙的时期,他们认为帮忙是你的义务,而你没有资格在这个时候懒惰。
每年都会有大学生来家里做临时工,父母便轻易拿来与妹妹对比。
“刚来的姑娘十八岁,也是大学生,人家可以从早坚持到晚,你为什么不可以?”
“因为人家有工资拿。”
“那你上学的钱谁给你的?”
……
这样的对比年年发生,循环往复没有意义,只会引起更强烈的逆反。父母理解的教育是强行的,是一刀切的。他们认为,不惯你才会把你练成钢。
虽然我对父母强硬的要求不置可否,但也认为妹妹的逃避心态很不明智。
妹妹刚从外面的世界回过神来,是仍活在虚幻中的,她对现实对父母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她理想中的寒假生活,可以说也是毫无特色,实际上就是想舒服。
每天睡到自然醒,醒来就有温馨的早午餐,餐后可以逛商场,每天一部电影,没有丝毫约束,最好当她不存在……
这是她的愿望,一种看起来毫无要求其实蛮自私的愿望,一种自以为洋气其实是“伪精致”的愿望。
为何家会伤人,原因在于,作为父母,我们就是这样的家庭,把你养大成人,你能做的只有感激;作为子女,以为自己大了世界观变了,家庭生活方式就该跟着改变,我偏要幻想这个家庭原本就无法带给你的东西。
只要一方不换位思考,心里的矛盾就一天天累积升级。
有一天,父母突然懊恼,这孩子怎么没事都不会主动打个电话回来呢。这是一次次强硬的教育方式拉开的距离。
有一天,孩子也突然发觉,父母的语言变得软了,好像没以前那么强硬了。这是时间让孩子的心变得不忍心倔强了。
所以,妹妹抱怨归抱怨,我明白她是懂事的。
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寒假可以是简单的,也可能是复杂的。你可以选择纯玩纯放松,也可以选择打工体验艰苦生活,深造爱好,外出看世界……
总之,每个人都希望做一些想做的事,自由的事。
问题在于这一切都该建立在适当的家庭背景和氛围下,企图跨越、脱离、逃避家庭,在心理上远离父母,都是不够成熟的表现。
不论快乐或痛苦,浓烈的情绪都比平淡有收获,通过深切的感受,你能理解这个家,懂得塑造你成型的家的环境,明白它是真实的,是有暖有伤的。
就是这样一个不完美的家,可能是你最根本的依靠。就是这样一个不美好的寒假,也许让你多一层对外界的感受力。
在现实中把握现实,在梦里好好造梦。唯有这样,才能度量人生的平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