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整理文学史的笔记,对神话这一章有了点新的理解。
一般认为,中国的古神话是局部性、片段性的,是空间上的静态时并列,而西方神话谱系完整,是时间先后的动态性的叙事发展。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神话在时间概念上相比西方是很模糊的。
这让我想到了语言学中一个非常著名的假设:萨丕儿—沃尔夫假设。这个假设认为语言是文化和认知过程的体现,因此,语言的差异会导致人们思想和行为方式的差异。
由我自身的经历来看,我在长时间学习一种外语之后,我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使用母语时的遣词造句,会受到外语的影响,在学习英语时是一种思维方式,学习德语时又是另外一种。这个时候,我就会很明显的感受到,语言在某种程度上对人的某些认知过程的影响。
在回过来联想到东西方的古神话,不同语言在如何表达时间上的差异。在古希腊语与古汉语有一大不同,即是古汉语没有对时间进行严格的区分。所以,这让我产生一个想法,原初人(包括我们今人)用来描述时间的方式,语言强迫我们思考时间的方式,是否会影响到他们的宇宙观世界观,是否会对他们所创作的神话造成一些影响呢?
当然,这还是需要经过更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的,希望能有与我心有戚戚焉的人士可以做出相关的研究。
2018.10.25
写于宿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