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思,原指希腊神话故事,现在泛指对事物不明不白,有误区的意思。这是郦姐分享的一个词。
什么是“明白”?什么又是“误区”?如果不去深究,我们很容易只形成脑海里的概念,左耳进右耳出,更不会运用它指导自己更好的过这一生。
这两天,读了笑来老师《韭菜的自我修养》,了解到老师一个习惯:不断厘清自己概念。一直佩服蔡叔的文章,发现对一些概念特别清晰,论点有理有据。蔡叔又特别欣赏笑来老师,并且买过其专栏和著书。估计,大概,也许,蔡叔是学习笑来老师。
那么,什么又是“明白”和“误区”?
根据百科解释:明白是指清楚、彻底了解的意思。误区是指与客观不相符的意思。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误区效应。
误区效应是指在认知和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较长时间形成的某种错误认识或错误做法并未感到是错误的,甚至认为是正确的从而不知不觉地步入了失败的陷阱的现象。
如果没有对比,就不会有“错误”,也就不会出现“误区”。问题来了,基于什么去判定认知上是正确或者错误呢?名人?专家?高校?
我们很有必要去厘清“知识”这个词,百科解释,“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来自社会实践。其初级形态是经验知识,高级形态是系统科学理论。”
所以,我们在进行认知学习时,要清楚了解,你是学习他人的经验或研究出来的理论,至于正确与否,你自己去行动,去验证 。当然,你也可以拒绝他人知识,继续固守自己认知。只是,因自身认知带来的生活状态,你自己别去怨天尤人就好。认知决定决策,决策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在郦姐分享的七个认知里,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是:外在的物质能带来持续的幸福吗?
在这个过程中,郦姐带领我们做了一个小游戏:用一张白纸,写下你觉得能给你带来幸福的东西。(这个游戏很好,能让参与者更深入更主动思考相关话题,因此能更深刻意识自身相关问题。)
我想了一分钟,才写了几个字。因为之前在私塾读过《重塑幸福》这本书。据我当时自己的认知:幸福是实现某个目标(或者欲望)带来的快感。那么,外在的物质很难带来持续幸福,怎么办?(其实,我对幸福这个概念不太清晰,模糊的认为它是一种体验感很美好的感觉。而现在的我,对这种感觉有些不在乎。更在乎的是,养家糊口,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所以,当时我写下“300万”。为什么不是更多钱,比如3000万,我觉得还是现实点好。300万,努努力,哪怕搬砖一辈子,起码还能指望的上,对不。如果3000万,还不如洗洗睡,去做个梦。(当然,这是不是个迷思,我也不在乎。即使目标是3000万,你起码得把300万弄到手吧,要不然直接抢银行得嘞)。
如果明天我有300万,我就换掉这份工,专心去学习写作。
如果明天我有300万,我就可以去想去的地方,比如西藏。
如果明天我有300万,我就可以在老家倍有面子。
如果明天我有300万,我就不会每天去淘宝去拼多多。
……
哦,醒醒,你没有300万。不知子曰过:钱不是万能的,但钱能解决99%事。那么,幸福能用钱去解决吗?
郦姐分享说:如果怎样就怎样的思维,本质上是一种从A到B的简单思维。事实并非如此,从A不仅可以到B,还可以到C D 以及无限可能。
突然记起私塾《异类》里片段:
迷思:如果……就……那么,如果怎样就怎样,“就怎样”是怎么来的?郦姐分享了一个理论:
迷思:如果……就……如果有钱,就会幸福吗?不会的,两者没有必然关系。如果有钱,亲戚来借怎么办?如果有钱,能一辈子有钱吗?如果有钱,孩子叛逆呢?可见,如果有钱,会带来很多可能性,有你认为正面的,当然也有一些你没想到的负面的可能性事件。
那么,怎么获得幸福呢?郦姐分享了一个理论和一本书。
迷思:如果……就……郦姐还分享了一个视频:哈佛大学历经75年,共几代人的研究和努力,得出了一个关于幸福的理论,如上图所示。P(积极情绪)E(投入)R(人际关系)M(意义和目的)A(成就)。(视频很震撼,可以自行搜索看看)
我对极简主义挺感兴趣,至于原书我没看过,度娘一下:
极简主义生活是对自由的再定义,简约即是身心舒适。
极简主义生活一般表现为:
1、环境:简洁;
2、物质:单一;
3、事业:专注;
4、爱情:专一;
5、社交:简单;
6、言语:简短。
发现没,两者理论有些相通:专注,真诚。可见,学习是要总结的。
感谢郦姐7个认知的分享,分别如下:
迷思:如果……就……子曰:温故知新。
经过这次聚会,不仅收货郦姐的知识分享,更重要的是走出自我舒适区,去尝试经历没经历的事。感谢郦姐,感谢肖大哥和磊哥,自己小伙伴的热情和真诚,下次再聚!
迷思:如果……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