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16传播学
我从不怀疑希望的存在—《我与地坛》

我从不怀疑希望的存在—《我与地坛》

作者: 16汪国森 | 来源:发表于2018-03-20 11:31 被阅读0次

        这不是我第一次读我与地坛,但相较于高中时浅薄的阅读,如今的理解更深一分。我捕捉不到字里行间的每一缕思绪,但我又渐渐明白,任何一个身残志坚、坚韧不屈的灵魂,比起同情来,更需要的是周围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认可。史铁生是个多么骄傲的人啊,在大树下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就在这时他仿佛明白了自己就那些小小的昆虫,无论如何是不能撼动命运这颗大树的。想通了一切的他决定用写作赋予自己第二次生命,他躲在最不起眼的角落里,用小本子偷偷地写,当有人过来时,就迅速的把本合上,把笔叼在嘴里,他怕写的不好反而被人笑话,当文章发表后有人夸赞他,原来你写的这么好的时候,他开心的像个小孩子,一夜没有合眼。所以他懂那个美丽温润却又失了智的小女孩,和那个充满天赋却又屡战屡败的长跑运动员。他不安慰,只陪伴和理解。

  “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也!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知梦为蝴蝶与?”人生如梦,本就不该奢求那么多,人活着为什么有苦恼,其实全是因为,想要的太多,欲望太大。正如史铁生所说,人真正的名字叫做:欲望。我也曾沉迷于世界之大,也曾沉迷于其中的梦话,不知真假。可人生不就像一辆列车吗,其中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有人来了就再也没走,有人却只是在长长的旅途中陪了你一小段,最后变成一张小小的相片或是只言片语,却也能相伴到老。人其实只要温饱,就可以很满足了。离别啊,这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也正所谓,若无离别,成长也就无所附丽。

时隔三年,再读《我与地坛》,我不见他残缺的双腿,只见希望在朴实的文字背后熠熠生辉。

相关文章

  • 我从不怀疑希望的存在—《我与地坛》

    这不是我第一次读我与地坛,但相较于高中时浅薄的阅读,如今的理解更深一分。我捕捉不到字里行间的每一缕思绪,但...

  • 《我与地坛》摘抄

    《我与地坛》史铁生 一、我与地坛 1.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

  • 我与简书

    感觉我与地坛似的。虽然这样,我希望简书之于我就像地坛之于史铁生,对于残缺的人生都是些许慰藉。 其实我与简书并没有太...

  • 命运•态度•地标

    《我与地坛》阅读笔记 一 我首先仔细地阅读了《我与地坛》的第一章,作者回顾自己与地坛的渊源...

  • 01《我与地坛》结构分析及片段仿写

    《我与地坛》一 ——史铁生 主题: 通过描写地坛与我家很近,自小我就去地坛里玩耍,瘫痪后更是与地坛形影不离,地坛的...

  • 我与《我与地坛》

    初读《我与地坛》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它确乎是记忆里难以忘怀的一篇文章,读一遍有一遍的滋味,以至于旁人问我:“你最喜...

  • 我与《我与地坛》

    人生中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2015年11月15日。 十几个小时的舟车劳累,我们从广东普宁驾车到湖南郴州汝城大坪镇的...

  • 我与《我与地坛》

    “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初中学的...

  • 我与《我与地坛》

    我与《我与地坛》的缘分可以追溯到十几二十年前。我很早就听说过它,也曾经触碰过它,但是终究没有读下去。那时我...

  • 我与《我与地坛》

    现在回想 大学语文课 选了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还真是我的幸运。而今再次读到这篇文章,感慨颇多。 一千个读者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从不怀疑希望的存在—《我与地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vbv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