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上寄宿学校一个月了。这次去上学很明显了许多。老张试探地问:儿子,我看你已经适应了,还用我们每天去看你吗?
小张想了想说:不用天天去了。
老张得意得有点忘形:好,我儿子就是棒。
可是,到了学校,小张就要走进校门时,又了走回来,很难为情地对我说:妈妈,晚上,你再来看我吧。我不知道24小时见不到家里人会是什么心情。
我很痛快地答应了,完全无视旁边老张的失落。
回来的路上,老张埋怨说:你就不该答应他,我看咱们不来他一点事也没有。别人家孩子不都住得好好的吗?
我知道,如果我们不去看小张,他除了当时有点难过,很快就会没事的,会跟别的孩子一样看上去快快乐乐的,但我总觉得这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一种难以消除的伤害。
小假期,与同学红聊天,说起她的堂弟和堂妹。这两个孩子都是我的学生,先是哥哥,哥哥高中毕业后,妹妹就又来了。红特意给我打过招呼多多关注他们。
他们的父母早早的就分开了,哥哥跟了爸爸,妹妹跟了妈妈。如果红不说,我根本没看出他们与家庭没有变故的孩子有不同,他们稳重懂事,学习认真刻苦,最后,哥哥考上北京的一所985大学,并保研,毕业后进了一家外企,收入可观。妹妹则考上一所211,后来留在了省城,多年过去,已是非常出色的律师。
可是,这兄妹俩都已年近四十,谁都不想结婚。
红说:那会儿看他们都那么懂事,又知道学习,以为父母的离婚对他们没有什么影响,都觉得他们的心智挺成熟的。却不知他们是被迫以一副懂事的面孔继续长大,以致现在,仍在疗伤。
其实,孩子就应该是孩子的样子,难过了可以歇斯底里,可以撒泼放赖,可以喋喋不休或是肆意宣泄;高兴了可以手舞足蹈,可以纵情歌唱。
这份体谅,绝不止于那些经历过家庭变故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如此。
有时我们很容易对孩子做出误判,认为在彼时那刻,在我们以为他们还没有辨别能力,还不懂伤心,还不会被伤害时,于不经意间替他们下了定论。
殊不知,他们的掩饰与静默其实是在自我疗伤。
我们须谨记,越无言语,越是情深。我们在感动于孩子对我们的依恋、包容时,也请一定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安抚他们百般无奈却又无计可施的纠结情绪,不要让单薄的小小身躯,独自迎着风雨一夜长大。
作为父母,我们要小心地守护他们,让他们像孩子一样慢慢长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