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释义: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是能驰骋于天下的最坚强的东西。无形的事物寓于虚无中,所以我认识到自然无为的作用。无言的教育,无为的好处,天下人却少有做到的。
导读:
“贵柔”是《道德经》的基本观念之一,除本章论述外,七十六章以及其它一些章节里也多所论及。“柔弱”是“道”的基本表现和作用,它实际上已不局限于与“刚强”相对立的狭义,而成为《道德经》概括一切从属的、次要的方面的哲学概念。
老子认为,“柔弱”是万物具有生命力的表现,也是真正有力量的象征。如果我们深入一个层次去考虑问题,就会发现老子要突出的是事物转化的必然性。他并非一味要人“守柔”、“不争”,而是认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即柔弱可以战胜刚强的,这是深刻的辩证法的智慧。因此,发现了“柔弱”方面的意义是老子的重大贡献。
天下“至柔”的是无形的风,有形的水,但同时也是最坚硬的水,可以穿石、风,力量无穷,任何没有间隙的东西都可以穿透。
这里所说的“无”,指无形无用的东西,不能理解为“没有”,把“无为”理解为“不做事”。
“道”的规律规则就是“无为”,而“无为”的效果却是“无不为”——覆盖面广,效果更好。
感悟:
本章再次强调“大道”至柔至坚,出于“无”而无不为的作用,自然无为是遵循“大道”的行为。“无为”并非什么事也不做,不是不为,而是要善为,不妄为,顺应事物之本性而为,即天地“无为”,万物自然生长;圣人“无为”,百姓自然运作。这里所说的“自然”与“无为”是互表里、合二为一的。做人要像水一样,至柔而坚;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无为胜有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