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民俗深度思考中华民俗文化
民间文学随想:那些年,被我们误会了的七夕节(教案形式)

民间文学随想:那些年,被我们误会了的七夕节(教案形式)

作者: 尼采在芝华塔尼欧 | 来源:发表于2018-10-08 21:46 被阅读57次
送你们一对儿小CP
一、背景资料
一谈到七夕,我们的脑中就开始快速闪现那些美妙而又熟悉的画面——幸福的恋人、骄红的玫瑰、丝滑的巧克力、缤纷的游乐场、街角的咖啡厅、浪漫的告白和恬静的烛光晚餐…

(停停停,好了好了,坠入爱河的同学可以继续回味,单身汪的可以清醒一下了。)再一想,无非不就是牛郎织女和一头开了挂会说话的老牛的故事吗?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拭目以待。

二、教学目标

从历史、政治、文化等多个角度说明“七夕”是如何被我们误会的,认识原因并学会联系思考。

三、课时安排:1课时

送你们一对儿小CP

四、教学步骤

(大家可能猜到我要怎么讲了是吧,从三皇五帝、尧舜禹,一直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讲七夕的发展演变〈打趣〉。不不不,这次我们换一种方式,采用顺藤摸瓜倒着往上的方式,从近现代到古代,一步步向前追溯——“那些被我们误会的七夕年华”。)

(一)现代正式的七夕节,其实只是个“被催生的娃”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西方节日文化的剧烈入侵,(为我们所熟知的与七夕相近的就是西方的2.14圣瓦伦丁节),这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性就尤为凸显,所以当时国家对此十分重视,提出倡导“过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情人节”,当时的人民政府也示意多位著名文人来提倡、宣传“七夕”,在国内获得了很大的反响。节日文化侵略的这个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催生了“七夕”这个“中国版情人节”。不过,直到大概本世纪初的2002年左右,作为中国的“官方情人节”的七夕节,才正式获得了年轻男女的推崇。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七夕佳节,从政治层面来讲,才存在了不过十多个年头,着实有趣。

不过,不论多年轻的节日,也不能忽视其厚重的历史积淀。

(二)我们都小看了七夕,它不仅仅只是牛郎织女、郎情妾意

在中国古代,其实七夕节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很多,且十分具有研究和思考价值。

1.七夕文化中的“生产力”崇拜与男权压迫:

当然了,七夕肯定饱含了对于爱情与美好姻缘的象征,更是先民们在之前两千多年的农耕文明中的一种对大自然和强大生产力的崇拜与希冀。“七夕”,最多见的别名是“乞巧”,为的就是向上天求得灵巧精湛的手工技巧,能够织出花团锦簇般的布品。不仅如此,七夕文化中还包含对女性“生产能力”的特殊含义。古时七夕女子“种生求子”,以种植一些植物来企盼自己能为家族多填子嗣。(仿生学、集体无意识、《梦的解析》)

不过,从深处来看,“乞巧”的这种行为,无疑是农耕社会中文化层面上对于女性家庭与社会地位的固化,给那时“男主外女主内”、“妻为夫纲”等男权主义思想变为社会正统思潮提供了合理性。女权主义作家波伏娃曾说过:“女性都是被创造出来的。”即是这个意思。

2.七夕文化中的自然天象崇拜与地理学知识:

古代七夕有“拜魁星”以求取功名、得中状元的习俗。相传七月初七是魁星的生日,在这天参拜,以求高中状元之吉祥意义。另外,多个朝代在七夕这天,都有晒书晒衣的习俗。我国中、东、南多处于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区,七月初七,值公历八月中旬前后,晴时日光灼热,空气干燥,正适合晾晒物品,此乃顺天之举。

(三)“七夕”名字和日期的源头让当代人脑洞大开、意犹未尽(因果论、集体无意识)

1.问题思考:七夕为什么叫“七夕”?为什么不叫“六夕”、“八夕”?为什么定在了农历七月初七,而不是八月初八、六月初六?

回答:这其实源于先民思想中对于数字的崇拜。

古人讲农历中的正月正、二月二、七月七、九月九等“双重日”视为吉祥的日子,并且“七”在民间表现为一种时间的阶段性。一般的说法是,五行加上日月,称作七曜,男为阳,女为阴,男子以八岁为一个阶段,而女子一般以七岁为一个阶段,双七就代表着阶段的结束和新生(如文学作品中的七七四十九《西游记》)。在中国传统文化里,7其实是阴阳与五行之和,这是儒家所谓的“和”的状态,也是道家所谓的“道”或“气”,都与“善”、“美”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七”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又因牛郎织女在晚上相会,故取七月七和“七夕”作为该节的日期和名称。

五、拓展学习与问题思考

试让同学说说现代(当代)七夕节的时代特征与自己的看法。

其中的一个方面:(我的思考)

时代特征:

1.成为大众传媒和现代商品经济环抱下的“产品节日”

2.商业化呈现,并且总是以一种娱乐化的形态出现(《娱乐至死》)

3.对于七夕节的认识片面,过于简化,文化自主性严重降低

4.过于追求庸俗式的所谓的仪式感,偏离其本身的文化内核等。

我的看法:

1.七夕这个传统节日,在保留传统文化内核的基础上,需要被赋予更加具有时代内涵与特色的气息。

2.在时下“一切从简”流行文化的背景下,对七夕文化的“简化”引发的对于我们文化层面的传承与发展的思考:文化层面中,“简化”到底是何种意义?过七夕难道只是被定义为情侣吃个饭、互赠礼物等这类活动吗?反观我们的思想与行为,如何才是对自身文化合理的“简化”,哪些能被“简化”、哪些不能,都是值得我们当代青年认真思索的问题。

被现代人搞蒙圈了的牛郎

相关文章

  • 民间文学随想:那些年,被我们误会了的七夕节(教案形式)

    一谈到七夕,我们的脑中就开始快速闪现那些美妙而又熟悉的画面——幸福的恋人、骄红的玫瑰、丝滑的巧克力、缤纷的游乐场、...

  • 那些年我容易被感动

    那些年我们都还很单纯 那些年我们都还很小 那些年我们容易被感动 那些年我们错过了一些继续 那些年我们都误会了许多 ...

  • 成长与爱

    那些年,那些男孩教会了我成长;那些年,那些女孩教会了我爱。

  • 论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民间文学结构一般比较简单,语言上通俗易懂,形式上生动活泼。由于民间文学口头相传,代代延续、反复加工、日趋成...

  • 读《儿童文学概论》笔记

    民间文学:儿童文学的重要源流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对民间文学进行搜集,整理,改写,使其成为儿童文学,如:格林童话...

  • 论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19汉本二班姓名:杨秀海 我认为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虽然都是相传文学故事,但民间文学与专业作家的文学在内容与形式方面...

  • 民间故事教什么

    民间故事教什么 ——《猎人海力布》教学随想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是文学史上奔流不息的两条长河,它们共同滥觞于原始文学...

  • 为什么讨厌?教案,想说爱你不容易

    为什么讨厌?教案,想说爱你不容易 我是上世纪80年代初参加工作的。那些年学校从不查教案,自己也没写教案。小学的教材...

  • 邓晓芒: 真善美

    我们的精神生活都被那些有一定条件的上层人士所领导;底下那些大众呢,他们创造的民间文化、民间文学,现在我们也开始重视...

  • 鸡汤

    我们的心灵若渴 希望被滋润,被鞭打 缺的那些感慨 那些缓慢 那些异样的悸动 最后以贫瘠的土地形式返还 土地的使命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民间文学随想:那些年,被我们误会了的七夕节(教案形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vhs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