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楚成王在接待他时问:“你如果回到晋国执政的话,要怎样报答我呢?”重耳想了一下,说道:“楚国遍地是人杰,比晋国富多了,我拿什么报答您呢?”楚成王又说:“话虽然这样说,那你还是报答一下我吧。”重耳想了下,就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对楚王说:“若以您的贤明,让我回国,以后如果晋楚会师中原,交起战来,我将率兵后退九十里地,如果您还是不能理解我的心意的话,我将只好与您战斗下去!”他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这就是成语“退避三舍”的故事,出自《左传-信公二十三年》、《公二十八年》,原意表示主动退让九十里,一舍等于三下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退避三舍”告诉我们,做人应该信守承诺,知恩图报,言出必行。
故事最后,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晋文公就当上了中原的霸主。这就是有名的“城濮之战”。
有时候退让就是一种胜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