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精简生活?
问自己:如果你要去野外露营,你会带什么?如果你要去国外,你会带什么?如果你家里着火了,你会拿什么?如果你离开了世界,又是什么你可以带走的。
2.意识培养(学会拒绝,要说,抱歉,没空地了)
物品的分类:有用的,好看的,寄托感情的(让你一直对生活充满爱意)
你拥有的东西不能代表你,拥有书不代表你学识丰富。
更少的杂物,更少压力,更多自由。比如旅行的例子,你带一个背包出去和带一个箱子出去是不同的体验。
在你的房子里,不要出现那些你不确定是否有用的东西或是否好看的东西。
做一个好的看门人。
在购买或者接受之前,问自己,为什么?值得不值得?带给我家什么价值,会让我的生活更轻松吗?和好处相比,买回去后的麻烦是不是更多?我有地方放这件东西吗?我是不是已经有了一件相同功能的东西了?我会一直保存它吗?要是我不想用它了,处理起来有多难?(庙小,容不下大菩萨)
音乐是音符之间的空间,美是需要一定的留白以供欣赏,不然的话,只有混乱和喧嚣。生活是我们那些物品之间的空间,拥有太多的杂物会扼杀我们的创造力,让我们的生活失去和谐。拥有更多的空间,我们的生活就更美好,更和谐。
只有空的杯子才能倒水。
学会享受而不占有,占有意味着责任。比如:画,咖啡机的例子,在公共场所享受就好。
足够是什么?就想要和需求来说,已经足够了,就满足欲望而言,已经充足了。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享受你已有之物,你想要的东西,是你已经拥有的,那你就没有必要再去获取新的了。
物品本身的角度来衡量我们的东西是否足够,而不是从相对的角度出发来衡量。
3.如何做?
(1)重新开始,把房间搬空,考虑留下什么东西而不是扔掉什么东西。
(2)把东西分类,废物,宝物,转让物和暂时留存物。
(3)寻找每件东西留下的理由,问自己,告诉自己理由。感悟:有时候会出现,因为这样东西而干点什么的事情出现。比如,买了一个衣服就想买另外的东西去搭配这件衣服。
(4)万物各归其位,各得其所,根据使用的频率来放置。
(5)台面不是用来放东西的地方,要学会扫描
(6)构建模块,相似的东西可以放在一起,这样做的好处是:知道自己有并且方便
(7)限制,设置界限,对东西来说,就是设置空间。这一点还可以延伸,为自己设定时间和话费也是同理。
(8)缩减,拥有的东西减少到我们各自的最优水平。对一些纪念意义的东西,留下一部分,或者电子化。
(9)日常维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