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会与伤痛共存

学会与伤痛共存

作者: 杨柳晓春风 | 来源:发表于2022-07-14 22:13 被阅读0次

      接访中,遇到不少大人、孩子因受生活创伤事件而妨碍社会功能的案例。因此学会与伤痛共存,是每一个人必备的生存技能。

      伤痛是生而为人无法逃避的一种感觉,它统盖了几乎所有令人不快的情绪。而伤痛又是生而为人必备的一项技能,失去了它,人们就丧失了对危机的敏锐嗅觉,难以存活在这个世界上,于是我们一起努力规避它,一边又不得不挽留它。

      与伤痛共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有的人会喊着“凡是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的口号,激励自己咬着牙对抗它;有的人则会躲在角落里静静地待着,看着伤口一滴一滴地滴血,一点一点地凝固,慢慢地结疤,然后愈合;有的人则会喊三五个好友,借着酒精的麻痹,扒开血淋淋的伤口,展示给所有人看,痛快地痛,痛快地哭,然后放下;还有的人会找一个专业医生,上点儿消炎药,上点儿止痛药,慢慢地养着……总之,每个人都有那么一点儿办法去应对伤痛。

    相比于应对身体伤痛的能力,人们应对心理伤痛的能力通常会弱一些。我们打开电视,几乎每一个电视台都会插播一条关于感冒的广告,然而对于医治“心理感冒”的广告却从未出现。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手指割破了要贴一个创可贴,可是又有几个人知道心理受伤的创可贴是什么?            对于小小的伤痛或不多的伤痛,自己熬着的方式貌似有效,熬过之后整个人也随之变强;但是对于大伤痛、灭顶之灾,自己熬着则并不奏效,三五个好友的开导也效果甚微,这时该怎么办呢?

    最佳答案当然是与伤痛共存。然而,伤痛的大小以及与伤痛共存时间的长短,决定了伤痛是否会对人造成障碍,这就有了创伤后应激障碍一说。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精神科疾病中的一种疾病诊断名称,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某些个体遭遇重大生活事件,例如亲临重大车祸、亲人的突然去世、被强奸、被绑架等。而后在数天或数月,一般不超过半年后出现异常的精神和行为。

      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反复控制不住回忆、体验创伤性生活事件的人、情景及过程等。

    患者为此痛苦、焦虑、抑郁,并且出现回避与创伤性事件相关的人、物、情景等临床表现。

    身边如果出现了这样的人,作为旁观者可用以下做法帮到心理受伤者:

1.不要劝阻,静静聆听

2.不要回避,坦诚面对

3.不要强迫,协助放松

4.不要制止,陪伴流泪

5.不要判断,适度与肢体表达关怀

相关文章

  • 学会与伤痛共存

    接访中,遇到不少大人、孩子因受生活创伤事件而妨碍社会功能的案例。因此学会与伤痛共存,是每一个人必备的生存技...

  • 过去与现在

    活着的是现在 回忆着的是过去 对于过去 会有伤痛 疑惑 要学会与此共存 只有审视过去时 我们才会明白曾经经历了怎样...

  • 两张画

    自从去年12月摔伤腿,生活的一大部分就变成了学会与伤痛共存——开始在家上班,开始坐着洗漱、洗澡,学着用拐杖、用轮椅...

  • 《家庭中的正面管教》读书分享六

    20220817(静心而论1304): 《家庭中的正面管教》读书分享六 学会与问题共存 学会与...

  • 学会与问题共存——事情不会只有一个面向

    坚持分享第 423天 读《从故事里学儿童技能教养法》至10页 20220817 很多时候,我们学会与问题共存,并...

  • 机会与风险共存

    本篇练习是傅盛在混沌大学开讲的《个人认知与商业创新》,我主要从实例来说明,认知对创新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有一家西部...

  • 学会与问题共存

    焦点讲师五期 丁小莉 原创分享第575天20181202 晚上是讲师五期例行的磨课,男神王军老师给大家分享了精神分...

  • 学会与症状共存

    几个月以来,都处于高压状态,最近三周尤为甚,接下来也会持续。 思来想去有些东西无可奈何,就像慢性病,只能自己调节,...

  • 学会与压力共存

    自从发现在高压下,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会让自己有退休逃离而去的想法,加上听家庭教育课,让家长训练孩子面对压力的能力...

  • 学会与离别共存

    想要告诉你,我买了双新鞋子,穿着特别舒服; 想要告诉你,我吃了一碗贵粉,味道非常好; 想要告诉你,细雨中的风景象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会与伤痛共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vnf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