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听话。
这句话贯穿了大多数80后的童年,直至今日母亲那辈儿人看孙辈的娃娃们,至高的赞扬仍然是,这娃娃好听话。
在特别叛逆的年纪,我特别讨厌这句话,听话那不就是妈宝吗,多不酷啊,什么事不听话就要干什么。
现在已经理解了上辈人和上上辈上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的用意,在那个物质缺乏的年代,吃饱肚子,穿暖了,进国企,是至高的幸福准则。很少有人期待什么不一样的路径,只要打算尝试不一样一生活,就预示着黑洞洞的危险中藏着獠牙森森的豺狼。要听话,是长辈们对我们最语重心长的叮嘱,已经把他们毕生的经验和最安全稳妥的打法浓缩在这三个字里了。
而在这个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8年,连行业都能被颠覆,行业的寿命也缩短到了40年。也就是说,打从你大学毕业开始上班到60岁退休,假如你刚好进入一个新业的行业,到你兢兢业业干到退休(先不谈中年危机被辞退的可能)时,这个行业差不多刚好玩儿完了。而这寿命,还在科技革命、平面地球的影响下进一步缩短。
前一阵子想买扫地机器人,后来因为大部分小伙伴反馈它还是不够聪明,老是把自己玩坏了,所以作罢。有朋友说,如果有抹灰机器人,肯定要买的,抹灰比起扫地来说,真的是恶心多了。总有一天,所有的家务都可以外包了,保洁行业消失了。
还有人预言,机器将在我们有生之年让他们消失:银行柜员、挖煤工人、基本医疗护理和手术协助、司机。换言之,所有只是依赖于熟练度本身的行业,都有被颠覆的可能。我司有位总监的热文被全网转载,《为何我工作10年,内心仍无比恐慌?》站在为初级产品经理厘清职业发展方向的角度,讲得相当容易有共鸣和三观正确。最可贵的,是一直保持着恐慌的心态,而让人弱小的不过是莫名奇妙的可笑的傲慢。
新的平面时代,最重要的能力,是机器无法取代的能力。我无比恐慌地记在心里并形成可执行的行动计划,完善和培养自己的如下能力:(以下观点选自古典老师《超级个体》,可以去得到APP购买老师的课程)
设计能力
不单单是指PS能力(当然也包含它),而是指设计某种方式,让整个计划的体验优化,变得容易让人沿着你既定的目标走下去。
共情能力
可以站在别人的角度,代替别人把想说而没说出的话表达出来,或者高手就直接把合作方大老板想要的结果做出来了。
讲故事的能力
简单说,就是忽悠、卖自己,而得让人看不出来,或者让多数人看出来而不反感。
整合的能力
从已经立足的行业不断跨界,用已熟悉的方法论推知不熟悉的行业,加快学习和运用的速度。
娱乐感
有同行预言过,经济在低谷时,有可能幸免的行业,最有可能就是与娱乐相关的行业了。让人觉得有趣、好玩的人或事,永远是有魅力的。
意义感
这个调性就比较高了,到了情怀和人生使命的高度,以我目前的段位,还没有get到它的精髓,还需要不断地学习。
对我自己来说,设计、整合能力有较好的基础,可以细化到周执行方案里去成长和落实;共情和讲故事是我理应不差,但是因为太特立独行而逆反拒绝培养的能力,需要端正心态重新审视自己;娱乐感和意义感,尚待开发。
我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个人年复一年的成长路径,以及自身和环境的关系。时至年底,又到了提取今年和明年关键词的时候,每年最后两个月,都会陷入痛苦的自省和充满希翼的展望中,颇有一种站在魔鬼的手心里望着大天使的感觉。痛苦是常态,世上有两种痛苦,不过是理想没有达成,和理想达成了,没有理想的人才不痛苦。苦难里有黄金。
基于我是一个从来没有听过话的孩子,要感谢娘亲一直以来的包容(不包容也没啥办法吧),致力于永生永世做一个不听话的人,有狂妄的理想,希望影响10000个陌生年轻人,做不听话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