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成长励志想法
《少年读史记》|熊爸爸历史课:我不是要你准确回答,而是看你能提出

《少年读史记》|熊爸爸历史课:我不是要你准确回答,而是看你能提出

作者: 34fcec1dbcdb | 来源:发表于2019-07-28 00:47 被阅读197次

    六年前的六月,因为读了李崇建的《没有围墙的学校:体制外的学习天空》,我动了念头,要去这所没有围墙的学校看一看,书上写的是不是真的。

    这所学校就是台湾的全人中学。我赶了一段远远的路,终于在某个晴朗的下午,站在了全人中学的门口。

    不仅如此,我还走进了全人中学的课堂,那天是志诚上历史课。

    历史老师可以这样?

    我可是花了好一阵功夫,才得到机会,坐在开放的教室外,听志诚上历史课的。

    你求,就得。用心求,就得到。

    志诚是全人的历史老师,高大帅气,带着眼镜,留着长发,在脑后简单地扎起来。他家的客厅几乎是孩子们的公共区域,我到访的那个晚上,聊着聊着,几个孩子走过来,手里拿着一张碟,说想要在客厅里看电影,得到的答复是OK。如果不是我的打扰,这个晚上说不定志诚夫妇俩会跟孩子们一起看电影。

    他一度是全人的校长,我在墙上贴着的一张几年前学生的毕业证书上看到,他曾为校长的印章。

    这天上午,志诚学生上中国历史课。时间到了,我一看,教室里才五六个学生——全人是选课制,走班制。如果有同学对某一门课程感兴趣,学校甚至可以外请老师来上课——选课人数超过了6个人就可以了。

    这五六个孩子,只有一位看上去规规矩矩地坐着听,其他的或者趴在课桌上,或者打盹,或者自己在写写画画,或者同时做手工,都没有问题——至少看上去志诚老师不认为这是一个问题。

    如果你是王猛,身在他的时代,会做一个怎样的选择?

    那天他讲的是王猛。

    公元354年,东晋桓温北伐,驻军灞上,关中父老争相携酒犒劳,男女夹路聚观。王猛也身穿麻布短衣,前往大营求见。在大庭广众面前,王猛一面扪捉虱子,一面与桓温纵论天下大事,旁若无人。

    桓温暗暗称奇,问道:“我奉天子之命,率十万精兵讨伐逆贼,为百姓除害,可是关中豪杰却无人前来效劳,这是为甚么?”王猛答道:“阁下不远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已近在咫尺,却不渡过灞水,大家都摸不透阁下的心思,所以无人前来。”一句话触到了桓温的心病,一时竟无言以对。沉默了好久,桓温才说道:“江东没有一个人比得上您的才干。”不久,桓温决定退兵。临行前,他向王猛赠送了华贵的车马,又授予高官,邀请王猛一起南下,被王猛拒绝了。

    这是王猛的故事之一则,很多老师恐怕会在这里发问,“同学们,请你们想想,王猛为什么不投东晋,而仕前秦?”

    志诚问的是,“如果你是王猛,你会做一个什么样的选择?”这一问,就把课堂拉回到1600多年前的灞水河边,把每一个学生推到了与桓温对坐的王猛的位置上。

    读史不只是读他人的故事。终究是在历史故事中,权衡自己的内心,做出判断几何。

    少年读史?读什么?当然是经典。无疑,《史记》就是这样的经典,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很多老师说,学生越早接触《史记》,就能越早获得学好文科的金钥匙。然,少年读《史记》,对版本还是要有讲究的。

    《少年读书记》书影

    这个问题,北师大的现当代文学博士张嘉骅也问了自己很多次。他小时候就爱看历史书,也因此与文学、史学结缘,长大后一路从台湾大学中文系考到中正大学的中文硕士,最后进京深造。作为台湾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曾出版《怪怪书怪怪读》《我爱蓝树林》《海洋之书》等作品,荣获中华儿童文学奖、“好书大家读”年度少年儿童读物奖等二十余项大奖。

    有一次,张嘉骅接受记者采访,说自己10岁就翻老爸书架上的《史记》,很快就迷上书里精彩的故事。可读久了后觉得吃力,原因之一是自己对文言文的陌生。

    但,更主要的障碍是原著内容太过庞杂,而且又是纪传体,作者司马迁会把一个完整的事件分散在众多不同人物的传记中叙述。

    以“齐桓公称霸”这一段历史来看,就必须看《周本纪》《齐太公世家》《燕召公世家》《管晏列传》《曹沫传》。这样不但花时间,孩子们很难在交织的历史碎片中理清脉络。

    历时数年,他创作了这套《少年读史记》丛书,包括五本:《少年读史记·帝王之路》、《少年读史记·霸主的崛起》、《少年读史记·辩士纵横天下》、《少年读史记·绝世英才的风范》和《少年读史记·汉帝国风云录》。

    张嘉骅精选《史记》中的人物故事编写而成,共计60篇。主要根据《史记》的“本纪”、“世家”和“列传”的相关篇章,精选了唐尧到汉武帝间杰出人物的事迹,其中有帝王、将相、世家公子、谋士、教育家、武士、辩士、刺客等。语言生动,文字流畅简约,通俗易懂,有极强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在整套书中,作者张嘉骅用孩子的语言和现代的视角把艰深的古典通俗化,让历史鲜活起来,既重史事还原,又兼顾文学和人格修养,使孩子们能够较早地领略古文古史魅力,阅览千百年前的金戈铁马。

    先是白话故事,再到原著原文;先总结文章关键大意,再提炼成语典故。

    这种由浅及深、从通读到精读的体例安排,既是《少年读史记》最大特色,也是基于作者良好的读书方式而设计。

    孩子的语言,现代的视角

    挑好了书,谁来导读呢?我想了很久。某一天下午,拨通了熊爸爸的电话。

    熊爸爸的大名是李泽俊,说起来我认识他已经好几年了。我的印象特别深刻,那天我是以亲子图书编辑的身份,跟他见面的。

    就从那次开始,我知道了很多他的故事。比如,曾经作为羊城晚报和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记者的他,当了父亲后,热衷于研究教育理论和亲子阅读,陪伴女儿5年阅读超过2000+本书籍,写作亲子教育文章,粉丝很多。

    熊爸爸爱读书,尤其是历史书,还喜欢给孩子讲历史故事。

    他专门开设了线下历史课,也经常在广州图书馆讲公益历史课。每次给孩子们讲历史,他都觉得很开心,孩子们也喜欢,因为看起来很高深很难懂的历史,被他说得有趣又生动。

    熊爸爸给孩子们讲历史

    有一次,听完熊爸爸在图书馆的历史课,我跑过去问他,为什么他讲起历史来这么有意思?

    “历史本来就是发生在以前的事,这些事都是因为人而产生的,就像我们平时在学校里,在家里,在跟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发生的事情一样,有些让你很开心,有些让你很难忘,也有一些可能让你觉得难过,如果你每天能把一天中你觉得有意思的事情记录在本子上,日积月累,当有一天这本本子都写满了,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成为了一个小小的历史学家,因为,你记录了关于自己和周围人的一段历史,很多很多年以后,当我们的后代看到这本本子,他们会想,哦,原来我们的先辈是这样生活的!是不是很有趣啊!”

    太是了,我当场就被说服了。跟我一起去的小尤也觉得,这个叔叔很厉害。

    历史是什么?

    历史就是发生在过去的人们的事情,

    这些事情被有些人记录下来了,保存下来了,

    所以我们才能看到,

    所以历史没什么大不了,没什么高深难懂。

    跟着熊爸爸一起学习,认真听课,课后阅读,完成小作业,不久以后,孩子们是不是也能像他一样,跟别人讲历史呢?

    对于这一点,我很好奇。更好奇的是,熊爸爸会怎么给孩子们讲历史。

    有一天,他很认真地跟我讲起他的初心:

    希望通过熊爸爸《少年读史记》这个课程,让孩子们喜欢历史,开始读历史,并在这个过程中沉淀起真正的人文素养。

    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人文素养,既有独特个性,又有人文底蕴,既能坚持自我,又能理解他人。

    那么,什么是人文素养?是背诵诗词,还是抄写名作,抑或是记住一堆成语故事?

    在他看来,这些充其量只属于人文知识,离素养的距离还很远。

    既然是素养,

    就意味着一定

    需要时间的沉淀

    需要阅读的积累,

    需要人文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更需要人文环境的浸润。

    在熊爸爸《少年读史记》课程中,历史知识就是人文素养的基础,讲解和分析这些历史知识的视角,以及在讲课过程中,熊爸爸将传递给孩子们的逻辑思考,是培养人文素养的方法。

    孩子们在了解知识和学习思考的基础上,

    开始形成自己对历史的理解、认知和判断,

    乃至某种洞察力,

    这是培养人文素养的核心点,

    最终,这些认知和判断,

    会对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和内在品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就是人文素养。

    熊爸爸《少年读史记》课程理念和目标

    1.以中国历史知识为基本学习内容,通过纪录片、思维导图、阅读报告等教学方式,帮助孩子们打通对中国历史的整体认知脉络,建立大历史观,克服碎片式的历史学习

    2.结合大语文(典故、诗词、文化等),让孩子们对历史的理解,延展为一个大文科的学习体系,不仅学历史,更学习历史中的文化;

    3.知识学习和提问讨论相结合,培养学生阅读和探究的兴趣;

    4.用历史上先贤们的智慧熏陶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具有中国底蕴的现代世界小公民。

    熊爸爸《少年读史记》课程结构

    主线是通过系统学习中国历史,让孩子们建立起对中国历史的整体认知,这是通识教育的基础。

    辅线是在历史中学语文,通过生动的历史故事阅读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并提炼出跟小学生认知水平相匹配的经典文章(诗词歌赋等)。

    熊爸爸《少年读史记》课程逻辑和模式

    1.8-15岁青少年的历史学习,整体性和连续性非常关键,只有让他们对历史沿革建立了整体轮廓和脉络感,才能对历史知识体系融会贯通,理解其中的事件和人物关系,而不仅仅是记住一些零碎的知识点。

    为此,这门课程将采用各种教学资料和形式(文字、图片、地图、纪录片、思维导图、小组讨论、研究报告、历史剧等),帮助孩子们获得对中国历史的生动认识和整体了解,打下历史+语文通识教育的基础。从而帮助孩子们逐步建立对中国历史的进程的清晰了解;对于历史故事,能知道发生在历史轮廓中的哪个时代,对于历史人物,知道他所处的历史背景;理解一个历史典故,能放到那个时代环境下去综合理解。

    2.通过历史学语文。一直以来,文史不分家,大量语文文章、知识、典故、成语、人物,都来自于历史中,目前学校的语文学习,在涉及到历史内容时,主要是老师讲解一下课文的历史背景,如果孤立来讲背景,理解起来难度很大,如果老师花大量时间和篇幅讲解背景,课堂时间又不允许。

    为此,本课程将采取“通过历史学语文”的逻辑,在历史课学习中,通过大量有趣、生动的历史故事、经典名篇来学习语文,这种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思维:理解了历史故事,自然对其中的语文知识更容易理解。

    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上,离孩子们比较遥远,如果能让孩子们做到知行合一,亲自站在一件文物前,亲自驻足一片历史遗迹,历史的生动会触手可及。

    要知道,历史文物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沉淀。比如很多文物都凝聚了典故或成语,如鼎,就有一言九鼎、问鼎中原、革故鼎新等;跟玉有关的成语有:锦衣玉食、琼楼玉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等;跟钟有关的成语:钟鸣鼎食、老态龙钟、钟灵琉秀等。文物也是历史事件的核心标识,比如虎符,玉玺、方鼎等。

    孩子们有了历史知识的积累和理解,才能看懂文物,而不会走马观花,通过文物欣赏和探究,又能促进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延伸。

    我不是要你准确回答,而是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熊爸爸看着我,一字一句地说,“我喜欢跟孩子们讨论,因为我觉得提出一个好问题的价值很大。”

    是的,提出问题,比回答好一个现成的问题更重要。我深以为然,觉得还可以推而广之。

    知道自己要去找什么,比只是去完成一个任务更重要;

    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比听说那边繁花似锦更重要;

    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比走上安稳现实的路更重要。

    期待我们相会在熊爸爸《少年读史记》的现场。

    我们九月见。

    月亮阿姨,教育学硕士,广东教育出版社编辑,月亮阿姨故事会创始人,“读城少年”项目联合发起人,“人文走读+阅读输入+写作表达+演讲输出”少年研学课程设计者。把《我的家在中国丛书》介绍给世界各地的小读者;也把经典童书分享给身边的小读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少年读史记》|熊爸爸历史课:我不是要你准确回答,而是看你能提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voy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