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暑假是图书馆的旺季,环境整洁、空调凉爽,可以说是寸座寸金。有天下午,我在图书馆做作业,对面坐着一个有点年纪的人,旁边还有一个空座位。没一会,有人走来问:“这儿有人吗?”他答道:“现在没有。”
这个回答很有意思:“现在没有”,这意味着过去可能有,将来也可能会有,只是现在刚好没人。其实我觉得,这话压根儿就是句废话。
这让我想起以前看到的一种说法:中国式哲学。当然,那个词明显有戏谑的味道,就如同我们常说的“中国式家长”一样,并不是个褒义词。打个比方,两人聊天,甲说乙没有姚明高,乙却说不一定,他站在凳子上就比姚明高了,这不也是废话吗?所以与其说是中国式哲学,不如说是废话文学。
实际上姚明这一例子过于明显耍赖,真正废话文学的内涵远不止于此。
这时我想起某位老师常说的另一句话:“看似非常危险,实则并不安全”——它常常被我们当做一个笑话来讲。若仔细分析,这句话表面上使用转折语气,但前后两句的重点最终都落在危险上,说到底只强调了一件事即危险的存在,前后语义并没有任何转折。 我想,其最初的灵感恐怕是想让语言变得丰富,却终于发现无话可讲,只好换着法子重复讲一遍,顺便以语法的不规范带来一点意外的小幽默。
回到“现在没有”这句话上,如果我从善意角度妄加揣测,可能是那位读者为了让语气变得缓和一些。倘若只讲“没有”,吐词太少、速度太快、太过果断,好像是不愿搭理人家、懒得说话的样子,但若加上“现在”二字,延长了句子、复杂了表述,这语气似乎变得亲切多了。这就好像深宅老院往往一进大门先树着一堵照壁,可以让进门的客人迂回一下,起到缓冲的作用。
又或者,“现在没有”代表着一种圆融。一事当前,先不要把话说满,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这是很多成年人的习惯。无论拒绝或是答应,都不会说得那么直接,除非不得已,再小的事情也不要轻易拍着胸脯保证,说不定意外就比明天先一步来临。因此这句话看似多余,但仔细想来,万一确实有人此前坐在这儿、只因某事离开太久而自己不知呢?岂不误导了问询者?还是留有余地好。
再或者,“现在没有”里也可能潜藏着某种下意识的不乐意。那意思是说:我其实并不想你坐在这里,搞得这里太挤,但“现在”确实也没人,我不好睁着眼睛说瞎话。如果真的很欢迎,说不定就会很热情地连声说着“没有、没有”了。真要这么爽快一说,倒是很难再有其他的解读。
说到底,这里面还是一种不肯痛快说话的“智慧”。但无论如何,这种“智慧”的运用也得把握分寸,否则就和“比姚明高”一样,有无理取闹的嫌疑,或者是说的全是废话,自己反倒成了笑话。
/8月6日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