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春秋战国
惠公巩固君位,秦晋初次较量

惠公巩固君位,秦晋初次较量

作者: 会一 | 来源:发表于2018-09-21 09:26 被阅读0次

    上回文写到重耳两次拒绝迎立为君,公子夷吾贿赂秦国,得到秦国的辅助,返晋为君,是为晋惠公。

    那一年九月,齐桓公在葵丘举行了会盟,会盟不过是重申一下尊王攘夷的口号,巩固一下自己的霸主地位。献公由于生病未能赶上会盟,便回国。回国不久,就死了。接下来就是里克诛杀了奚齐、悼子和大夫荀息,不过两月。

    齐国想染指西方的霸权,这是一个插手晋国事务的机会。十一月末,齐桓公以“讨晋乱”(诛杀为乱的大夫里克)的名义率领诸侯带兵入晋,但没想到秦国先下手为强,先一步带兵护送夷吾回国,齐国知道秦国强大,不能跟秦国硬碰硬。

    次年四月,齐桓公便派隰朋会同周公忌父、王子党和秦大夫拥立夷吾为惠公。

    本来各国讨伐晋乱,诛杀里克只是借口,并不在乎是否杀里克,但没想到惠公当着诸侯的面,主动提出诛杀里克,这倒出乎诸侯的意料,也只能同意了。

    惠公借秦国之力成为国君,但立足未稳。国内拥立重耳的势力可并不小,首患便是里克,再是邳郑。这两位大夫原是太子申生的下属,里克杀掉奚齐、悼子,算是替申生出了一口气,在国内颇具声望,当时几乎控制了整个晋国。这也是惠公当初要贿赂他们的原因,不过等公子夷吾成了惠公,里克、邳郑便是惠公最大的威胁。况且里克本想迎公子重耳,不得已才拥立了夷吾,而且许给里克的汾阳之地也没有兑现,心中自有诸多不满。如果他们里应外合,后果不堪设想。这次在诸侯面前主动提出诛杀里克,诛杀国内大夫也就名正言顺了。

    卸磨杀驴。

    惠公派人对里克说:“没有你,我不得成为国君。虽然如此,但你杀了奚齐、悼子两位国君和托孤大臣荀息,我看当你的国君是很危险哦。”

    里克知道这是欲加之罪,就摊开了说:“我不废了他们,你哪里又能成为国君呢。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我知道我今日是必死无疑了。”说完,里克拔剑自刎,死得像个君子,虽心有不甘。这是成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出处。

    里克一生也算是悲剧。最初骊姬用计杀太子,里克劝阻献公无果,选择了沉默和称病不朝。献公死,里克欲迎重耳为君,先后杀了奚齐、悼子、大夫荀息,阴差阳错,立了惠公,最终却死在惠公手里。大概这就是天命吧。

    里克和惠公的区别可能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许诺给秦国的河西之地又怎么办呢?

    没当国君的时候,什么都可以给,毕竟土地都还是别人的,是空头支票。但现在成了国君,土地变成自己的了,舍不得,便想耍无奈。

    当然这不仅仅是不想给的问题,而是这个地方太重要了。河西之地,在关中平原黄河以西的地方。秦国想要东进,河西是必争之地。战国时候,魏国与秦国未争夺河西之地发生了数次战争,涌现了名将吴起。秦晋争夺除了河西之地外,还有周边的崤山。所以这块土地不能给。

    只是当时为什么许给秦穆公呢?也许,重耳不接受秦国拥立的原因可能有这一点,只是都没说出来。

    找谁出使秦国呢?邳郑,邳郑离开秦国,诛杀里克也更方便。

    邳郑到秦国传达了惠公的说辞:“最初夷吾把河西这块地许诺给您,如今有幸成为了国君,本来很想把土地给您,但我的大臣都说‘这些土地都是晋国历代君王打下来的,土地是他们的,我那会流亡在外,哪里能把土地随意许诺给秦国呢?’我呢,努力地跟大臣争取,但是没争到,真对不起你秦国了。”惠公当时也是考虑到秦国不会随意跟晋国作战,毕竟刚刚拥立我为君,还得到了周天子和诸侯的承认。

    这是什么逻辑。无赖。

    邳郑在秦国听到了里克被诛的消息,担心回国被杀,就在秦国逗留了一段时间。但自己还有家人在晋国,这也不是长久之计,他想到了一个办法。赶走惠公,迎重耳为君。找谁帮忙,当然是秦穆公,穆公正在为没有得到河西之地而愤怒呢。

    邳郑对秦穆公说:“惠公的近臣吕省、郤芮等确实不愿意给您土地,如果能用重金贿赂他们,用有国家大事要商量的谎言把他们骗过来,惠公势孤,加上里克刚被诛杀,国内诸多大臣必定惊慌,人心不服,而我此时回国赶走惠公,您再纳重耳为君,这样一定能成功。”

    秦穆公答应了。冬天的时候,便派人去召吕省他们过来。

    惠公贪图便宜,看到这么多钱,还有当年的河西之的抵押券,便想派吕省、郤芮他们去秦国。可惜,郤芮看出了端倪,礼物厚重,话还说得那么甜,这肯定是诱骗我们。便用好言稳住秦国使者,让使者先回。

    邳郑等了一段时间,见他们不来秦,知事情被识破,便悄悄回去和祁举及七舆大夫商议。七舆大夫就是主管诸侯副驾的七位大夫,按礼制,天子九架,诸侯七架,每辆马车需要一名大夫主管。有考证说这七舆大夫从属故太子申生,邳郑回国才会与他们秘密商议,也有一种说法认为,七舆大夫从属国君,里克、邳郑诛杀奚齐、悼子能成功离不开他们的帮助,邳郑此时回国也只能和他们密谋。无论如何,邳郑与里克曾经在晋国权倾一时,自有自己的同伙。但他此时的做法就属于“病急乱投医”,心乱无谋。吕省等人早就派人日夜监视邳郑家,这次刚好抓住现场,他们便以谋逆的罪名诛杀了邳郑一众人等。

    唯一侥幸逃出来的是邳郑的儿子,我们不知他具体是怎样逃出来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家伙有极强的政治敏感,灾祸降临时,无法保全全家,但自己可以逃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逃到了秦国,劝说穆公,“惠公新诛国内大臣无数,人心不服,现在伐晋,一定成功。”

    穆公给邳豹的回答是:“惠公如果失去众人的支持,哪里能成功诛杀大臣呢?大臣避祸都来不及,我哪里又能赶走惠公呢?”晋国国内并不像邳豹描述的那样人心不服,反而是惠公地位更加稳固,况且晋国从内部统一之后,力量逐渐强大,这一仗一定不好打。一定要慢慢等待其它时机。

    惠公四年,晋国出现大饥荒,国内的粮食不足,请求向秦国买粮食。邳豹(逃到秦国,后成为秦国大夫)希望为父报仇,就进谏说:“众所周知,晋惠公当年对秦君无礼,还有诛杀国内大臣的恶名,现在晋国饥荒,这表明惠公既失人心,又失天意,这是讨伐晋国的时机。”

    公孙支的意见是:“卖给他们粮食,这样一来,我们又给了晋国恩惠,如果惠公报答秦君,那我们的目的实现了,如果惠公不报答秦君,那么惠公就不得人心。有机会攻打晋国时,惠公就失去了百姓和诸侯的帮助。”

    百里奚的建议是:“天灾流行,每个国家都可能有,救济邻国,本来就是诸侯之间应有之义。”

    其实,这是摆在秦穆公面前的一道难题,秦国地处西戎之地,本来就不为中原诸国所认同,此时正有齐桓公称霸,秦国想要称霸必须慢慢积累力量和仁德。此次晋国饥荒,本来是个时机,但趁晋国饥荒讨伐晋国极有可能引起中原诸侯的联合反击,对于自己极为不利,不如卖粮食给晋国,积累自己的仁义。

    穆公真心愿意给晋国粮食吗?不见得,晋惠公知恩不报又不是第一回了。但既然做了,就把事情做得像一点。

    穆公说:“我的确厌恶晋国国君,但晋国老百姓又有何罪?”于是运输粮食到晋国。运粮的船队从秦国都城雍城到晋国都城绛,浩浩汤汤,连绵不绝。史称“泛舟之役”。

    惠公五年,秦国发生了饥荒,希望从晋国购买粮食。晋国大夫虢射说:“晋国当初没有给秦国河西五城,秦国本来就很怨恨我们,现在卖给他们粮食,这只是一点小恩小惠,这样做既没有减少他们的怨恨,反而使秦国渡过难关,变得强大。”

    晋国大夫庆郑的建议颇具讽刺意味:“背信弃义,无亲;幸灾乐祸,不仁;贪图粮食,不祥;惹怒邻国,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

    虢射说:“往年上天给了秦国讨伐晋国的机会,秦国没抓住机会反而把粮食卖给我们;如今,上天把机给了晋国,难道还要跟秦国一样逆天意吗?”

    惠公最终决定不卖,并且还趁火打劫,出兵伐秦,秦国勒紧裤腰带,抵住了压了,算是渡过了难关,可这个仇总要报的。

    也许惠公最开始想卖粮食给秦国,毕竟秦国对晋国有“泛舟之役”之恩,惠公也害怕诸侯的议论。但最终还是决定不卖,只因为虢射的话刚好刺中惠公心窝。惠公靠秦国和国内里克、邳郑大夫的支持成为晋国国君,但紧接着就诛杀了里克、邳郑及诸大夫,背弃了与秦的盟约,本来就没有什么仁义可言,国内百姓也有诸多不服,但惠公地位依然稳固,靠的是实力和权术,不是靠仁义。此次机会,正好削弱秦国。

    惠公以不义始,决定了他不能走仁义之路,只能走权术之路。

    惠公六年,秦国这一年年成安定,渡过了饥荒。秦穆公不能忍受晋惠公接二连三地背信弃义,亲自率军讨伐晋国。晋国军队败退到韩地,晋惠公有点慌乱,问大夫庆郑:“秦军已经深入韩地,怎么办呢?”

    庆郑说:“君主您加深两国仇怨,还能让秦国浅入我国吗?这种问题,您还是去问虢射吧。”

    惠公:“你出言不逊。”

    惠公不得不迎战秦军。惠公占卜,卜卦上说,庆郑为车右(主要负责保卫国君)的人选,吉,惠公不用庆郑,让步扬驾车,让家仆徒为车右。惠公一向喜欢郑国出产的小马,这次就用小马拉车。庆郑建议:“战争还是使用本国的马。本国的马熟悉水土,知人心意,服从人的教训,使用起来,无不如意。如果用别国的马,马一旦遇到意外情况,马将因恐惧而改变平常的状态,那时马不听你的话,进退不能自主,旋转不便,国君您一定会后悔的。”惠公不听。

    另一方面,派遣韩简去探视秦军情况。韩简回来说:“秦军人数比我们少,但拼死敢斗之士比我们多。”

    惠公:“这是为何?”

    韩简:“秦国多次对您有恩而您没有报答,所以他们才来入侵。如今您率军出击,秦国无人不怒,晋国无人不懈怠,所以秦国斗士多。”

    惠公:“一介匹夫尚且不可轻侮,何况是一个国家呢?”

    惠公派韩简前去挑战,言辞颇有威胁之意,说:“秦君的恩惠,我不敢忘。我实不才,能把军队集合起来,却无法让他们解散。秦君如果退兵,这是我的愿望,如果不退,我也没有可以逃避的地方。”

    显然,惠公是没有退路了,只有迎难而上了。

    穆公的回应也不能输了气势,穆公派公孙枝说:“晋君没有归国的时候,我担忧,晋君归国而未即位的时候,我也担心。如今晋君已经安定,君位已稳,就请君整理排列好军队,我亲自来会会你。”

    其实,秦晋都不想打这一仗。两国实力相当,一战打下来,胜负难料,结果是两败俱伤。秦国如果想讨伐晋国,晋国内乱时的机会更好。此次伐晋是不得已而为之,秦国三番两次被晋国玩弄,如不伐晋,何以立威。本来想晋国服个软就行了。

    但秦军士气高涨,深入晋国,反倒让晋惠公没有退路,堂堂晋国也不能让其它国家侮辱,也只有迎面而上,亲自应战了。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已无回转余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公孙枝在韩简回去后就进谏穆公:“当初君主您不立重耳,而立夷吾,现在又来攻打夷吾,如果不能取胜,岂不是为诸侯耻笑。”

    穆公:“晋君背信弃义,诛杀内应里克、邳郑,他把内外之路都走死了,而我施惠于他,难道没有天理吗?如果有天理,此次战争我必将取胜。”穆公也知此战胜负难料了。

    穆公请大夫们上战车,击鼓进军,与晋军战于韩原。晋军溃败,晋侯的马陷入泥泞,被秦军围困,不能行进。惠公急呼庆郑:“用你的车载我”,庆郑的回答很负气:“进谏不听,占卜也不信,您这是自找失败,又何必逃跑呢?”说完然后离开了惠公。

    穆公的情况也不好,韩简冲锋,梁由靡给他驾车,虢射为车右,领军围困了秦穆公,正准备抓获穆公。这时,靠好马逃出来的庆郑大喊:“放开他,赶快来救君主。”他们放下穆公,回救惠公,结果是穆公没抓到,惠公也没救到。秦君抓获惠公回国了。

    这是著名的秦晋韩原之战,算是两国第一次比较大的较量。

    穆公得以脱困,还跟三百勇士有关。穆公曾经丢了一匹好马,军士发现是岐山下野人抓去了,三百野人正烤来吃,军士准备杀了他们,穆公却说:“君子不因为喜爱牲畜而杀人,我听说吃马肉不喝酒伤身。”穆公没有杀他们,反而还赐给他们美酒。此次穆公被围,三百勇士争死报答。

    天命应验了。败德之人,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惠公被抓,晋国大夫们披头散发,露宿于野,跟随着惠公。穆公派人安慰他们:“你们何必这么忧伤呢?我跟晋侯西去,哪里会把事情做得太过分呢?”

    晋国大夫三拜扣头说:“国君头上有天,脚下有地,皇天后土,都听到您的话了,下臣们在下面听候您的吩咐。”

    出乎意料地抓住了惠公,如何处置惠公倒成了一个新的难题。晋国那么多大夫跟着,如果杀了,可能激起他们同仇敌忾,为此两国继续大战,不值,而且秦国也没办法灭掉晋国。穆公也不想杀惠公,可是就这么放他回去,那就白打这一仗了。

    公孙枝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不如送他回去,让他的太子留下做人质,这样秦国就能随时掌握主动。”

    穆公同意和晋国讲和。

    惠公派郤乞回国,告诉吕省(又叫吕甥)情况,并和他们商量怎么办,吕省的儿子吕金教郤乞义晋君的名义赏赐给国人东西,并对国人说:“我虽然将回国,但我已经让国家蒙羞,你们还是占卜一下立圉为国君吧。”众人听了,都感动得哭了。

    吕省接过话来说,“国君流亡在外不担忧自己,而担心国内群臣,这是最大得恩惠呀。我们怎样对待国君呢?”

    众人:“怎么办才好呢?”

    吕省:“征收赋税,修整军备,辅助新君圉。诸侯知道我们有了新君,国内和睦,武器装备更多,与晋友好得国家将勉励我们,憎恶晋国得国家惠害怕我们,这样也许更好。”众人听了很高兴,晋国便开始改革兵制。

    一月不到,晋国吕省会见秦穆公,在王城订立盟约。秦穆公问:“晋国国内和睦吗?”

    吕省:“不和睦。小人因失去国君而觉得耻辱,又哀悼亲人战死,他们不怕征税和武备之辛劳拥立太子圉,一定要报仇。君子则了解国君得错误,理解国君,他们不辞征税和武备之劳,等待秦国送回他们得国君,说‘一定报答秦国的恩德,死无二心。’所以说晋国不和睦。”

    这个回答明为示弱,实为将军,穆公能采取的措施不多了,压力反到了穆公这一边。

    穆公把皮球踢了回去:“晋人认为秦国将如何处置晋君呢?”

    吕省:“小人认为他们害苦了秦国,秦国必定不会赦免国君。君子则认为国君必定会回来,国君如果心怀二心,您便俘虏他,如果已经服罪,便放了他。这样,国君要么感念您的恩德,要么害怕被罚。这是最高的德行,也是最大的惩罚。秦国这一仗就成了诸侯霸主。况且,秦国当初送国君归国,如果废了他,这是把当初的恩德变成更多的怨恨呀,秦国必定不会这样吧!”

    穆公知道秦国还吞不下晋国,不如再施仁义,捞点具体的好处,等待时机。穆公就把晋惠公放了回去。这一年晋国又有饥荒,穆公又送给晋国粮食。晋侯归国之后,秦国不仅得到河西五城,势力还延伸至河东,开始在河东征税,管理河东。

    惠公八年,秦国的到了晋国太子圉作为人质,穆公把一个女儿怀嬴嫁给了他。

    惠公十年,穆公灭掉了梁国(地处秦晋之间,当年惠公逃亡到此),势力继续东扩。

    穆公一生想要东进,称霸中原,晋国当时不弱,成为秦国东进最大的阻力。况且,穆公的对手先是齐桓公,后是晋文公,可以说是生不逢时,秦国不积百年之功,称霸无望,穆公一生的结局只能“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这位英雄肯定也有曹操“人生几何”之叹。

    惠公此次被俘,虽说根本原因是失了道义,但跟庆郑见而不救有很大关系,惠公迫不及待,还没到国都就把庆郑给杀了。

    奇怪的是,庆郑明知惠公回国,自己要被杀,但他依然不逃跑。他的理由是:“我已经使国君陷于失败,失败了自己没有殉国,已经很不应该,如果再逃跑,让国君无法正常实施刑罚,那就更失为臣之道了。如果失了为臣之道,诸侯必然不敢纳我,我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惠公不听庆郑进谏而被俘,回国之后第一件事便是杀了庆郑。后来,三国时期,袁绍与曹操官渡大战,兵败回去第一件事是杀了曾经给他正确建议的谋士田丰。历史惊人地相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惠公巩固君位,秦晋初次较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vta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