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二·二二】
康熙间,曹练亭为江宁织造。每出,拥八驺必携书一本,观玩不辍。人问:“公何好学?”曰:“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见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藉此遮目耳。”素与江宁太守陈鹏年不相中。及陈获罪,乃密疏荐陈。人以此重之。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明我斋读而羡之。当时红楼中有某校书尤艳,我斋题云:“病容憔悴胜桃花,午汗潮回热转加。犹恐意中人看出,强言今日较差些。”“威仪棣棣若山河,应把风流夺绮罗。不似小家拘束态,笑时偏少默时多。”
曹练亭,实为曹楝亭,即曹寅(1658—1712),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满洲正白旗内务府包衣。清代文学家、藏书家。官至通政使司通政使、管理江宁织造、巡视两淮盐漕监察御史。善骑射,能诗及词曲。曹寅十六岁时入宫为康熙銮仪卫,康熙二十九年(1690)任苏州织造,三年后移任江宁织造,四十二年(1703)起与李煦隔年轮管两淮盐务,凡四次。康熙后六次南巡,其中四次皆住曹寅家。曹寅病危时康熙特赐奎宁,并派人星夜兼程由北京送到南京,可惜药未到,曹寅已卒。曹寅为人风雅,喜交名士,通诗词,晓音律,主编《全唐诗》,有《楝亭诗钞》八卷、《诗钞别集》四卷、《词钞》一卷、《词钞别集》一卷、《文钞》一卷传世。原配顾氏,早卒,后娶李煦父李士祯族弟李月桂之女李氏。儿子曹颙、继子曹頫。康熙年间,他们先后担任江宁织造。孙曹雪芹为《红楼梦》作者。
江宁织造,音jiāng níng zhī zào。官名,全称“江宁织造郎中”。亦是内务府设在南京的机构,负责办理绸缎服装并采买各种御用物品,属于皇商衙门。明、清都在南京设局织造宫廷所需丝织品。明由提督织造太监主管。清初仍旧。顺治时曾由户部差人管理,旋仍归宦官之十三衙门,每年派人。康熙二年(1663),改由内务府派员久任。衔名初称“驻扎江南织造郎中”,后改为“江宁织造郎中”(或员外郎)。曹玺为首任郎中。其子寅,孙颙、頫亦任此职,至雍正五年(1727)曹頫罢官止,前后六十余年,不由曹氏任职的时间,不过六年。曹氏三世在官时,常以密折报告各处情况,实为康熙帝的耳目。因江宁织造多由皇帝亲信担任,虽官正五品,但能直接向皇帝密奏,所以权势显赫。
八驺,音bā zōu,古代贵官出行,有八卒骑马前导,称“八驺”。 《南齐书·王融传》:“车前无八驺卒,何得称为丈夫?”宋·陆游《致仕后即事》诗之十五:“多事车前要八驺,老人惟与一藤游。”清·昭梿《啸亭杂录·优容大臣》:“一朝得位,便高轩驷马,八驺拥护。”
陈鹏年(1663—1723),字北溟,又字沧州。湖南湘潭人,清代官吏、学者。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历官浙江西安知县、江南山阳知县、江宁知府、苏州知府、河道总督,卒于任。有《道荣堂文集》、《喝月词》、《历仕政略》《河工条约》等。
相中,音xiàng zhòng。指看中、选中、喜欢上某人或某物。通常用于形容对某人的才能、品质、外貌等产生欣赏或喜欢。
密疏,音mì shū。释义:1、秘密的奏疏。宋·苏轼《论隐公里克李斯郑小同王允之》:“郑小同为高贵乡公侍中,常诣司马师。师有密疏,未屏也。如厕,还问小同 :‘见吾疏乎?’”清·顾炎武《日知录·密疏》:“近见实録,多载密疏,言不彰於朝听,事不显於当时。”2、也指秘密开列。《宋史·王旦传》:“每有差除,先密疏四三人姓名以请,所用者帝以笔点之。”
曹雪芹(1715—1763;一说1715—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清代小说家、诗人、画家。曹寅之孙,曹頫之子(一说曹颙)。少年时家居南京,后随家迁移北京。少年时代经历一段极为富贵豪华的生活。1727年,其父曹頫因事株连,以亏空款项等罪被革职、抄家,家族遂败落。晚年住在北京西郊,举家食粥,更为艰难。为生活所迫,妻死子亡,穷困潦倒而死,年不及五十岁。曹雪芹是著名小说《红楼梦》的作者,亦工诗善画,惜作品多已散佚。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其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由高鹗、程伟元整理。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大荒山青埂峰下顽石幻化的通灵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中国古代社会百态的史诗性著作。
明我斋,即富察·明义(生卒年不详),号我斋。满洲镶黄旗人。傅恒的二兄傅清之子,明仁的胞弟,乾隆帝的孝贤皇后之侄,是清代皇室外戚。做过乾隆的上驷院侍卫。喜饮酒赋诗,善交朋接友。与曹雪芹的好友敦敏、敦诚有所接触,与同僚、堂姨夫墨香接触更多。明义的胞兄明仁,堂兄明琳、明瑞等人也是曹雪芹圈子中的人。有诗集《绿烟锁窗集》,其中《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作为较早的正面提到《红楼梦》的资料,一直备受红学界的重视。其写作年代不晚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
校书,音jiào shū。释义:1、校勘书籍。《三国志·蜀志·向朗传》:“年踰八十,犹手自校书。”清·王筠《菉友肊说》:“刻书者,依其原本而刻之也。校书者,列各本异文,纤悉必备也。”2、古代掌校理典籍的官员。汉有校书郎中,三国·魏始置秘书校书郎,隋、唐等都设此官,属秘书省。3、妓女。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下闭门居。”薛涛,蜀中能诗文的名伎,时称女校书。后因以“女校书”为歌伎的雅称,亦省称“校书”。此处说的乐伎、歌伎,与传统意义上的妓女不同,他们主要工作是演奏配乐、唱歌跳舞,亦有时兼而卖身。清·富察登崇著《燕京岁时记·财神庙》:“每至九月,自十五日起,开庙三日。祈祷相属,而梨园子弟与青楼校书等为尤多。”
附:富察·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选)
其十四:“病容愈觉胜桃花,午汗潮回热转加。犹恐意中人看出,慰言今日较差些。”(咏黛玉题帕。第34回“林黛玉还要往下写时,觉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走至镜台,揭起锦袱一照,只见腮上通红,真合压倒桃花”)
其十五:“威仪棣棣若山河,还把风流夺绮罗。不似小家拘束态,笑时偏少默时多。”(咏凤姐初会秦钟。第7回“果然出去带进一个小后生来,较宝玉略瘦巧些,清眉秀目,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似在宝玉之上,只是怯怯羞羞,有女儿之态。腼腆含糊的向凤姐作揖问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