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是传统美德。父母是谁?家庭关系中,父母有两种,一个是自己的父母,一个是配偶的父母。在英语里,婆婆叫做mother in law,直接翻译过来就是:法律上的妈妈,显然这个叫法更准确。这两种父母在如何孝敬上有区别吗?我认为有,也没有。
为什么有区别?因为家庭文化不同。家庭文化就是某一个家庭对于事物的看法和行动习惯。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相同的家庭。结婚双方的原本家庭文化不会因为两人结婚就发生变化,即便有所影响,但绝不会融合为同一种家庭文化,更不会互换。所以,在孝敬父母的方式上我认为需要有所区别。
比如,在一个看重物质的家庭,孝敬父母采取给钱或者给物等物质上满足的方式更合适;在一个看重精神文化的家庭,孝敬父母采取送书籍、演出、旅游等精神上满足的方式更合适。你给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父母一本世界名著,没人会觉得开心;你给早就奔小康的父母一袋米一桶油,他们也不觉得惊喜,但是如果互换一下,那效果绝对不一样。所以,我认为孝敬父母要站在对应的家庭文化里去思考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既然结婚,就要学会在两种不同的家庭文化下做出合适的行动,而不是带着自己原生家庭的标尺去衡量配偶的家庭文化,前者能使家庭和睦,后者只会徒增烦恼。
为什么又没有区别?因为谁都是爹娘一把屎一把尿养大的,谁都知道父母不容易,作为儿女,孝敬父母的心是一样的,你的配偶想孝顺父母的心和你想孝顺父母的心,如果可以掏出来,会是一样红。可能有人说,我只要孝敬好我自己的父母就好了,至于配偶的我就不管了,我只能说,这种人就不配结婚。即便做不到对待配偶的父母不能像自己的父母那样,也不能差得太多,这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即便差点,也不能妨碍配偶按自己的意愿孝顺自己的父母,这也是基本道德。
想一想,如果不结婚,你的配偶是不是也会随心所欲地孝敬他的父母呢?我想起一个故事,有一个老师,拿了100块钱,问谁想要?学生都举手。老师把100块钱在地上踩了几脚,吐了口唾沫,问谁想要?有很多学生放下了手。老师又把100块钱从地上捡起来团成一团,问谁想要?只剩一人举手,老师把钱给了他。只有他拿到了那100块钱。这是一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故事,踩几脚、吐唾沫、团成一团,那100块钱不还是100块钱吗?出门一样能买吃买喝买穿,和崭新的100块钱没有两样。回到孝顺配偶父母的问题,难道结了婚你的配偶就不是爹妈养的了吗?本质的关系没有变,所以你配偶要孝敬父母的心也不会变,那为什么结了婚就不能和以前一样随心所欲地孝敬父母了呢?
所以,在孝顺双方父母的心态上是没有区别的。如果你在孝顺配偶父母的问题上有犹豫,请带着你对待自己父母的心,站到配偶的家庭环境里,好好想一想,很多问题就解决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