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Mien。
今天想跟大家来聊一聊日更这个话题。
一个日更的小故事
前段时间群里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踢了一个人。
这个人非常有毅力,坚持日更了300多天。
事情的起源是我看到他在另一个群里想引用别人的文章,看别人没说话,便直接说“你不说话我就默认当你同意了”,然后便很快产出了一篇大段复制的文章。
加上他那段时间的文章质量也低了很多,所以我试着劝了一句,说:不如试试改成周更,好好打磨下质量?
当事人自然是拒绝了我的提议,还发表很长一段为日更辩白的言论,于是我只能暗示了下我这么说的原委,结果得到了一段更长的自我辩白。
而群里另一个暴脾气的小伙伴就直接把他写的文章举报了。
结果第二天当事人的日更内容,将我们的讨论评价成了“围攻”,更是发表了一段惊人之论:
所有的文字,知识、文化等等,都是前人留下来的,如果要把原创分得那么清楚,是不是连我们平常用的汉字,也要造新的呢?
很多人,都有摘抄名言警句的习惯,好的词语作作用得当,完全可以给文章增添亮点。如果,每个字、词、每一句话,都要引用出处,是不是太苛刻了一些?
我忍无可忍,就通知了下,把人请出了群。
我对日更的看法
我不赞成毫无准备的跟风式日更。
我特别推崇的阳志平阳老曾经这么评价过日更这件事情:“天天坚持对外输出这种事情,容易将酷的底线变低,同时你的大脑会习惯这种线性操作,会日益写不出更好的文章。”
对此我深以为然。
尤其是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我认为文章是需要充分的构思、准备和打磨的。
我在年初总结阳老给我带来的启发时,在《春节期间关于学习认知方面的心态变化》这篇文章里,也提到了这一点:
在自媒体的创作初衷里,有一句非常常见的话,“输出倒逼输入”。包括我自己在开始在公众号上发表文字时,也用了这样的表述。
但这样的表述容易使人陷入一个误区,就是以输出为核心,输入为输出服务。而过分在意输出又会导致人们过分在意输出的效果,也就是过分关注粉丝的数量、评价和反馈等。
然而,对于个人成长而言,我们应该在意的真的是输出吗?
答案明显不是,真正能让我们成长的是知识的内化,是最终留在你的知识体系中的部分。而其他人的反馈顶多算是副产品。
既然如此,那为何我还要启动日更呢?
我为何要重启日更
我的这次日更,是经过深思熟虑,定位为严重夹带私货的100天日更。
第一个原因是,我想要分享一下自己私人的一些做事方法。
因为性格原因,我无法像辉哥、法爷那样彻底地敞开自己,活成一个开放性系统,别说专门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写成文章了,连朋友圈我都鲜少爆照和记录生活。
虽是如此,我还是有很多可以分享的东西。比如阅读的方法、知识管理的方法、情绪管理的方法等。
这些都是一些个人风格鲜明的方法,不足以专门写文章去举证陈述,但我认为它们仍然有分享的价值。
另外,我想我的方法也会随着我认知的增长不断迭代,能记录下这些以后也会一直践行的做事方法的历史版本,应该也是一件蛮有趣的事情。
第二个原因,我想针对群里经常讨论的一些话题,把我的答案在这里完整地写出来。
很多时候因为时间原因,没办法将一些话题展开说,颇为遗憾。
如果在别人讨论起来的时候,有一篇文章可以发出去,哪怕没有时间展开讲,也可以达到分享的目的。
这件事情实际上一直在计划中,因为拖延症的缘故直到现在都没有正式开始。
因此想要借着100天日更这个机会,一次性将那些重复出现的、我特别感兴趣的话题的答案写完。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我已经太久没干成一件可以说出来让我小小自豪一下的事情了。
现在让我想一下的话,除却工作中的事情,我只能想到前年两个月减肥十四斤,笑。
连续日更100天虽然没有多了不起,但也是一件颇为考验自制力和输出能力的事情,如果能把这件事情做成,相信我以后想起来也会很开心。
最后以一场自黑愉快地开启这次日更挑战吧~Enjoy~
Mien一进店,所有店里的人便都看着她笑,有的叫道,“Mien,你又挑战日更了!”
她不回答,只顾自说,“这次日更,我要坚持100天。”便排出几行主题。
他们又故意地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去群里吹水卖弄了!”
Mien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又在群里说什么阳明心学,高效能。”
Mien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分享不能算卖弄……分享!……读书人的事,能算卖弄么?”
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内圣外王”,什么“动机”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