莹儿被白福抢回家之后,想盼盼想得要发疯,连嗓门都哭哑了。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无论有什么变故,对莹儿来说,她的爱是不会变的。
哭虽然解决不了问题,但至少不会让莹儿抑郁。哪怕她在外面哭,心里还是充满感激:“命运真好,还会为她保留一块能尽情的哭的天地。”
一个人在现实世界里无所依怙时,天地万物便成了她的母亲。它没有任何私欲,总是无条件地让人在里头得到爱的疗愈。
同样作为母亲,莹儿的母亲却在和徐麻子策划她的二婚,还有通过法律途径抢孩子的事儿。横梗在母女之间的东西一多,她们的心就乱了,又找不到解决的方法,只有沦为习气和情绪的奴隶。
世界是个大染缸,不论你怎么小心,都难免不被沾染。莹儿妈一直在往她的身上“撒染料”,她却拼命地用眼泪“漂白”。
在漂洗的过程中,她的思维异常活跃,把从小到大的种种思想了一番,终于看清了事实:“她当然想不到,在“将来”,她会换亲会嫁翻头,会成寡妇,会做不是母亲的母亲,会像牲口一样叫人卖,会没有了“将来”。”
就莹儿的性格,如果不是深深地无助,她不会产生这样的负能量。她在命运的谷底,不能自已,任由漫天的思绪飞舞,对生命的追问也层层递进。可是谁也不答,这样的大悲大痛只有生生地忍着,然后生生地吞下去。
她的冤家和她的娃儿赐予她的“爱别离”,怎样才能减轻一点点呢?除了回忆荡起来的那点幸福,其余的是苦海,是苦海里的盐。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莹儿的心没有窥破真相,所以她——“一想,心就难受,噎噎的,想呕,可又呕不出来。若是能把心呕出来,多好。”
雪漠老师的每一句心理描写,都深深地打在读者的心上,如一坨坨冰撞在上面,应声而碎,然后四处溅开。心理描写得越真实越有力量,再勾勒一些静物,掺和一些俗人俗事,着实让人身临其境。
莹儿现在是个乐观主义者,不论困境将她困得多严,她总要想办法让自己露出笑颜、或者放声大哭。一个人能够灵活调用自己的感官,与周遭的一切发生大小链接,就可以把世界当做调心的道具,走绝路的可能性就会少很多。
可是莹儿的母亲总是想控制她,用各种各样的法子逼她听话。在别人那里不要紧,但是这个赖要是耍到莹儿头上,就难以消受了。莹儿不会像兰兰一样硬碰硬,她只有用软法子来慢慢软化自己的亲娘。尽管这里头有一些“为你好”,但终究是一步步逼莹儿就范的苦肉计。
莹儿的父亲一心想靠着古董发横财,用钱来解决她们母女之间的矛盾,可总是被莹儿的母亲羞骚得不成样子。他给莹儿开的口头支票,就像个天方夜谭。这个一直活在梦里的父亲和丈夫,太乌托邦了,只能靠着“梦想”过日子。即使是这样,读者也能品出他对莹儿的爱。
对母亲的所作所为,还有所骂,莹儿怀疑自己是个“抱疙瘩”(抱养的娃)。唉,人的百思想总是叫人不知所以。哪怕她想嫁给猛子,然后多挣点钱给白福娶媳妇,莹儿妈也不干。亲生母亲给予女儿的苦难,比莹儿受寡受苦还要多,她逃不脱,要把自己活活给饿死。
莹儿山穷水尽,只有拿自己的命来赌。对于死亡,她这样想:“生命是个过程。爱情是个过程。一切,都是过程。因为所有的结果,只有一个:死亡。万事万物,都是无常的,永恒的只有死亡。那我就守了这过程,迎接那永恒吧。”
令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妈竟然为了贿赂徐麻子,做出了苟且之事。一个在女儿头上耀武扬威的妈,就这样把自己的底气给折了一大半。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莹儿的父母竟然默认徐麻子去欺负莹儿。这样的糗事儿,把故事情节推动得格外快,让人猝不及防。
雪漠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是为了加速摧毁莹儿对家的眷恋,还是为了加速莹儿的觉醒?
但是莹儿的心依旧很柔很柔,哪怕爹娘如此对待她,她还是觉得自己不该说那些怼娘的话,对爹的悲悯也在一圈圈地扩大。也许,她生下来就是还债的吧。业力所致,以至于如斯。
有的人心中充满了爱,哪怕在别人看来恨上加恨的事儿,她依旧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用爱去诠释那些不合理。这不是傻,而是“无我”精神在涌动,她一想到别人的苦,就忘了自己。
莹儿妈能生出这样的女儿来,也许是对她的一种反讽,但作者更多的是想用莹儿的爱去化解矛盾吧。
雪漠老师曾说过:爱能化解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战争。但愿莹儿妈能早点醒过来,好好看看莹儿是多么好的宝贝疙瘩。
如果单单把问题归结在“穷”上面,真不够。莹儿的洞察力与决绝力之所以没有兰兰那么猛烈,一方面是性格使然,一方面是出离心不够。莹儿虽然明白了灵官为何要出走,但对于自己的命运还是一片茫然。
私以为,《白虎关》的第十四章把莹儿的苦难进一步推向了高潮。雪漠老师把她的心角旮旯扫描得一清二楚,但她依旧无法从情感里超脱出来,这为她陷入更深的命运沙窝埋下了伏笔。
命运交织之间,最大的对手是自己,是那颗没有放下一切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