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咱大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没什么不合适吧。
那接下来呢,“文化”,“文明”,“文采”,“文史”,“文物”什么的就多了去了;如果来个具体指向,比如说“驴”,那带“驴”的老话儿,成语,谚语,随口语,歇后语等等随口就能聚集一大堆来。数量之多,怕是那些马,牛,狗们未必比得上。如:
驴唇不对马嘴
不知驴年马月
好心做了驴肝肺
先钉桩子后系驴,先撒窝子后钓鱼·······
磨道里的驴————听喝的
小毛驴生了个大骡子 ———— 把劲使足
小毛驴跑进肚子里 ———— 踢肠蹦肚
小毛驴拉车 ———— 没长劲儿
小毛驴进城门 ———— 拉进拉出
小毛驴戴笼头 ———— 听人使唤
瞎子拉驴 ———— 不肯松手
瞎驴对破磨 ———— 将就过去
捂上眼睛的驴 ———— 东撞西碰
小驴不吃草 ———— 肚里有病
挽上青草喂瞎驴 ———— 白下工夫
小毛驴驾辕 ———— 用不着大骡马
小毛驴拉辕 ———— 强挣扎
骑驴看唱本儿 ————走着瞧
磨道里的驴子————走不出圈套
驴子打滚————四脚朝天······
骑驴索句
骑驴倒堕
驴心狗肺
驴年马月
驴鸣狗吠
驴唇马觜
黔驴之技
黔驴技孤
卸磨杀驴
三纸无驴
骑驴觅驴
黔驴之计
黔驴技穷
驴前马后
驴鸣犬吠
非驴非马
博士买驴
驴唇马嘴
驴前马后
借坡下驴·······
至于“驴”的二字词儿那就更海了,在此就不例举了。
这能不能说成是“驴文化”呢?
在日常的生活对话里,驴一般就指驴,但在一定场合里里,那就不一定了,比如形容某人性格或行为像毛驴一样倔强、拧脾气,倔脾气,说蠢驴,犟驴,呆驴,傻驴,笨驴,驴毬,驴犊子,跛脚驴,驴蛋,臭驴,倔驴等等,那就带有很强很明显的负面情感指向了。
在十二属相里,牛,马和狗,而同为家畜的驴却根本无法上位。为嘛?不受待见呗。
比如“驴脸”,假设一个场景:夫妻俩脑别扭了,妻子说:“瞧你那张驴脸,给谁看呢!”夫君这厢呢,要么不回声,要么那些气鼓鼓的难听话就来了·······而那些天然的“驴脸(长脸)”似乎天生更不受欢迎,脸型宽一点圆一点,得到的评价是“咧嘴”;而生来就一副长脸颊的男人呢,似乎总也不咋会笑,而是伴着冷峻与孤傲,像是一座无法近前更无人登顶的山峰,从鼻梁到下巴,那道长长的脸线,宛如冰川横空,令人望而生畏,继而生厌。
这么说也许更准确客观,那些长脸颊的男性,大多比较严肃,仅此而已。打住。
在文化人那里,骑驴似乎是落魄的象征,所以长久以来“驴鸣似哭,马啸如笑”。从你我都学过的课文《黔之驴》里可以看出,柳宗元心目中的驴是蠢货的代表。而这样的一种病恹恹和不起眼,一出场便自带一种失意。说到底还是与那副长脸有关。
在眼下的农村,大牲畜尤其是驴子几乎不咋见了,这与驴子所擅长的活计拉磨有关,石磨早就没了,驴子也就跟著失业了。
笔者早就发现许多文化人分不清驴与骡,为此农村娃出身的笔者顺便在此告诉诸位“驴友”一个“杂种”事实,即马与驴交配其后代乃骡。骡子呢分两种:其中公马母驴交配的话为马骡,外形和性格更像马;而公驴母马呢,则为驴骡。个头和癖性则更接近驴。哈,跟人的随父姓氏的习俗有点类似·······一点“有违”物种遗传规律的是,骡子生来无公母之分,也就是老天爷压根儿就没赐予其遗传后代的器官,自然也无同性别间的吃醋和掐架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