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课堂
国学课堂(二十五)

国学课堂(二十五)

作者: 宁静致远_a3ea | 来源:发表于2021-02-12 21:03 被阅读0次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原文: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碌碌如玉,珞珞如石。

昔之得一者:一,规律、真理、道。无始以来,凡是能挣得到的,遵循规律的状态。

天得一以清:天,大自然。清,清澈、明朗。

地得一以宁:宁,安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

神得一以灵:神,精神、神明。一个人遵循了规律,他的状态对整个世界宇宙的感知都是非常准确的。

谷得一以盈:谷,谷物、庄稼。庄稼遵循规律,就会大丰收。盈, 大丰收。

万物得一以生:万物遵循各自的生长规律,会生生不息。

候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候王,管理者、领导人。一,天下正。正,天下之法。值得天下人效仿、尊重、拥护。

其政之也:更进一步说。

地无以清将恐裂:裂,极端天气。我们和自然界打交道,如果破坏了大气运行的规律,就会出现各种极端天气。

地无以宁将恐废:废,遭到破坏。我们和大地打交道不遵循规律就会废。

神无以灵将恐歇: 歇,没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和认知能力。如果我们不懂得养道心,不懂得制,心一处,内心就会充满挂碍,灵光无法闪现。

谷无以盈将恐竭:庄稼遵循一定的生长规律,反之将会枯竭。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如果万物的规律给打破了,生物就会灭绝。

侯王无以正将恐蹶:管理者如果不遵循治国之道、管理的规律,将会栽大跟头。蹶,栽大跟头,被推翻。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高贵需要通过平凡体现出来,再高的东西以下为基,一个人的事业无论有多高,基础一定要打牢,地位越高越要把身价放下来,全心全意为人民做事,越有钱越不能骄奢淫逸,越应该放下身段,老老实实为社会打拼,这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孤寡不榖:谦卑之称。切忌高高在上。

此非一见为本邪?非乎?这不就是以贱为本的生动证明吗?难道不是吗?

故至誉无誉:①别人吹捧你给你最高的荣誉,那不是荣誉,有时甚至是一种灾难,走下坡路。至誉,最高荣誉。②无誉:不显山不露水。最高的荣誉就是无誉。

故不欲碌碌如玉,珞珞如石:我们一辈子不要老追求多大的名誉。不求回报,尽到一定的责任。

收获: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道德经》第四十章

原文: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反者,道之动:大道在运行的时候,任何一种事物在宇宙中运行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走。

事情走到极致(①好的极致;②坏的极致)都会往相反的方向转化。

弱者,道之用:得道者的状态,在为人处事打交道中,把得到的智慧和境界用出来。弱,把主观都消掉了,没有我执。和万物打交道时,总是顺着万物的规律曲成万物,把主观因素消掉,能够正确地认识外界的规律,。各个事物的规律在规律面前,我们的态度若若,表现了我们尊重规律,认识、顺从,遵循客观规律。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下万物都是从显现中来的。无,能量、自性。

收获:通过看得见的东西,领会其背后的规则、规律。往往看不见的规律,作为内在的力量,支配着看得见的事物运行状况。善于在有形世界的背后体会看不见的道、规律,体会后遵循、顺从规律,以此在自然宇宙中掌握主动,少走弯路。

相关文章

  • 国学课堂(二十五)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原文: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

  • 万和宫之国学课堂

    万和宫之国学课堂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精粹,是中...

  • 广西师范学院暑期“三下乡”丨不一样的国学课堂

    国学始于清末 那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 号为“新学”、“西学”,而与之相区别 就产生了“国学”之名 走进国学课堂 体验...

  • 广西师范学院暑期“三下乡”丨不一样的国学课堂

    国学始于清末 那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 号为“新学”、“西学”,而与之相区别 就产生了“国学”之名 走进国学课堂 体验...

  • 走进国学课堂

    今天下午,青岛和平鸽之家举办国学讲座,我欣然前往。 地点在位于永平路上的街道文化站。由于我是第一次来这里,担心误了...

  • 国学课堂(八)

    1.《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原文: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

  • 国学课堂(十一)

    1.《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

  • 国学课堂(三)

    1.《道德经》第十七章 原文: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

  • 国学课堂(四)

    原文: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为;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 大道:人人都悟道、行道。 仁义:对混乱...

  • 国学课堂(九)

    1.《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原文: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学课堂(二十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wdj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