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德经》第十七章

原文: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为“我自然”。
得“道”的管理者一切都顺道而为。在不知不觉中引领社会、大众走上顺应大道的道路。百姓感觉不到领导人刻意的管理社会。
次一点的就不是道法自然的状态,要“有为”。不断去亲民,亲而誉之。这个状态有了刻意为之的痕迹。
誉之:赞美。
畏之:恐吓。
侮之:老百姓公然起来羞辱他,造反,推翻他。这个状态最差。
信不足焉(因):如果领导人对老百姓不讲信用。
有不信焉(果):老百姓不信任他,失去公信力。
悠兮其贵言:真正证悟的状态,话不多。一定境界的“道”是行出来的。
功成事遂:一个人不是说多少,而是行。实实在在领会道,践行道,正悟道,推行道。宇宙、社会按照自然规律运行。
百姓皆为“我自然”:顺大道不标榜自己,全心全意为众生服务,不宣传自己,没有我治,老百姓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感觉不到领导人的存在。
收获:管理者应该学习的状态:“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
我们要实实在在行道行道就是真正的没有我,给众生打拼,为众生服务。成全众生,服务众生,道法自然,顺应大道。
2.致良知学习第三天

今天难得有时间,静下心来聆听博仁老师导读《教条示龙场诸生》。
立志、勤学、改过、责善,是阳明先生教导大家的四条教规。
1.立志
何为立志?我们可以问自己心中有没有明确、清晰、笃定的志向。立志不是一个阶段性目标,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终身志向,最终决定我们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我立志成为一名自省利他,致良知的印证者。
愿:我要实现利他的一些愿望。愿世界和平,人人幸福。
目标:目标是一个阶段性的方向。
立志是决定我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起点。很久以来,这些概念在我心中一直是模糊不定,甚至从来没有思考过。今天它们第一次清晰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这就是觉知被唤醒。
以圣人之志为己志,以圣人之心为己心,以圣人的行为来指导自己,从此走上成圣成贤的光明大道。
圣人的内心装的都是天理,没有私欲。他们不是为了做而做,而是背后有一项使命,一个坚定的志向。
凡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这是我认识的圣人与凡人的区别。
2.勤学
在学习的道路上不可以有傲慢之心,要怀有谦卑、恭敬、笃信之心。切记一个“傲”字害死人。
对待学习,我们要有足够的细心、耐心、诚心、谦卑心、恭敬心,一丝不苟。哪怕是一段话,一个标点符号,要精雕细琢,细细打磨。
人的内心是一面镜子,反复审视内心的过程,就是做人方面不断修正自己。懂得知止而后有定。
3.改过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品德高尚的人不是不犯错,而是能及时改过。
说到改过,我昨天就经历了一段小插曲。
由于对交作业流程不太熟悉,我写完心得体会,匆忙发送,终于在规定前几分钟低空过关。
半小时后我再翻看自己的作业,第“1”天打卡很醒目,一下子让我清醒过来。怎么办?已经撤不回来。
我咨询组长,杜老师。老师回复我:“可以改正,知道错了立马改正。”
重新复制,修改不通顺的语句,删减重复啰嗦的语言,为文章整枝打叉,塑造形体美。
安心发送至小组群。
我督促自己,养成反省的习惯。学会在独处时自我对话,告诫自己切忌生有傲慢之心、贪心、好胜之心。
4.责善
责善:劝勉身边的人向善。责善是朋友之道。
懂得了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向别人责善,以及用什么样的态度接受别人的责善。
给别人责善:忠言相告,善加引导,真诚,委婉,使用恰当的语言。不能使别人产生逆反心理,不能批评指责,抱怨,挑剔。
接受别人的责善:对于别人责善的方式以及态度,我们要心存感激。
道理我弄懂了,诵读文章,不再磕磕绊绊。在致良知的路上,让知道变成做到,砥砺前行。(今天是第二次被评为优秀作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