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在思维方式上往往会与普通人有所差别,小快灵总是优于大而全,所有问题都会优先考虑转化为机制化,一切问题都会回归到“用户、需求、场景”三要素进行具体分析。
那么,一个优秀的运营是不是也存在着与常人不同的思维方式?
(一)流程化思维
一个优秀的运营在拿到一个问题之后,会把问题的全流程梳理出来,再从流程中寻找潜在解决方案。
假如你作为一个运营想举办一场活动,那我们可以将活动拆解为活动宣传、用户报名、等待活动开始、活动进行、活动结束这几个流程。
在活动宣传中,你可操作的环节是推送时间、推送频次、宣传文案、推送渠道……而在用户报名中,你可操作的环节是活动名额、报名机制……剩下的活动流程也可拆分为可操作的各个环节。
假如你想提高活动转化率,那我们可以试着打磨一篇优秀的宣传文案。假如你想把活动的参与机会变得稀缺一点,可以在报名机制上设置让用户们完成任务。其他目标和方法以此类推。
重要的是我们要遵循以下3个步骤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界定清楚我想要的目标和结果;
梳理清楚问题从起始到结束的全流程是怎么样的,会经历哪些环节;
在每一个环节上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情,给用户带来怎样的体验,以助于实现我们的目标。
假如你过去的一个活动效果不佳,那你就应该把活动全流程梳理出来,再从具体环节去看问题出在哪里。
(二)精细化思维
一个优秀的运营,很多时候是通过大量的细节和琐碎的事务,最后堆砌出一个神奇的产出。
因此一个优秀的运营需要具备很强的精细化思维和精细化管理能力。你需要把自己关注的一个大问题拆解成无数小的执行细节,并且能够做到对于所有的这些小细节都拥有掌控力。
(三)杠杆化思维
好的运营是有层次感的,先做好一件事,再以此为核心杠杆,去撬动更多的事情和成果发生,例如:
我先服务好一群种子用户,制造大量远超他们预期的体验,以此为杠杆,去撬动他们对我进行品牌和产品传播的意愿(小米和米粉);
做一个活动,搞定一个大佬,以此为杠杆,去撬动更多人参加的意愿。再以这些意愿为杠杆,让参与名额变得有价值且稀缺,去撬动用户为参加这个活动而付出更多的成本,比如完成几个任务。
这个思路套用在成长上也是一样的,先花大量时间让自己拥有一项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以此为杠杆,去撬动大量的资源和机会。
一个优秀的运营,也会时刻保持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对于我想要达成的结果,哪些可以成为我的杠杆?
(四)生态化思维
好的运营,其实就是在不断地“做局”与“破局”。
好的“做局”,就是搭建一个好的生态。一群人在一个圈子里,大家都可以互为价值、和谐共存、共同驱动生态的发展和成长。
而能否成功搭建起一个良好的生态,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是否能够梳理并理解一个生态的各种价值关系,或者是,脑子里要有一些生态模型。
最常见的模型就是以“美丽说”早期生态建立的用户分层金字塔模型。

时尚达人承载着品牌树立的作用,超级达人主要生产和创造内容,活跃用户主要会加速优质内容的传播,而需求大中则主要是消费内容。
超级达人、活跃用户、需求大众之间存在着很紧密的价值供给关系,而当所有的这些关系都被打通串联起来之后,这个用户生态就形成了。
回过头去看的话,很多QQ群、微信群也存在着类似的生态,少量的人扮演着生产者或服务者的角色,在群里提供价值或发起话题,而其他人则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消费群里的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