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霍姆林斯基,没有成段的大道理,都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娓娓道来,让每一个有理想的教师都沉浸在教育的幸福之中。
成为教师的第十一年,我在反思自己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有没有善待每一个孩子?
每每想起初登讲台的一腔热血和忐忑不安,就充满感慨。那时,我还是一个少年,心中是一往无前的勇敢和初出茅庐的兴奋。看着台下比自己更加稚嫩的脸,暗下决心,一定要教出最好的成绩,一定要让自己的学生考年级第一,他们的成功是我努力的方向……梦想总要照进现实,面对不那么理想的成绩,沮丧是一定的,我开始嫌学生不努力、不用心,并且在一边着急上火,学生却依然不紧不慢,这让我很头疼……这是工作第一年的我。
虽然仗着一张娃娃脸跟学生相处融洽,但内心却充满了不确定:不确定自己能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于是,开始失去耐心,面对不那么聪明的孩子开始发火、质疑。曾有学生跟我说:“老师,您的课讲的确实很棒,可您辅导的时候有点急躁,我都不敢问您题了。”这是工作第三年的我。
复读生,是一个压力很大的群体。三个班,也是不小的挑战。理综一盘棋,搭档都是我的前辈,他们似乎游刃有余,我却有几分吃力和急功近利。教学成绩不好不坏,这是工作第四年的我。
第一次接手重点班的学生,而且一下子就有八个班的课,负荷一下子就重了。跌跌撞撞的带到高二,没有大差错,也没有好成绩。高三把重点班的学生交给经验更丰富的老师,如释重负。一年后,有几个考上了名校,从此再也没有交集。反倒是同时带的平行班级的学生,时不时来看看我,带点小零食,帮我改改作业。感受到不一样的师生情。这是工作第七年的我。
一直以为教学研究是专家的工作,普通教师只要打造好课堂就可以了,所以一直离教研敬而远之。但重复的教学令人精疲力尽,开始怀疑自己工作的意义,开始做什么都提不起劲的无聊。过多的工作,长期用嗓过度,我的声带罢工了。做完手术,开始思索,这样日复一日的原地打转真的有意义吗?这是2017年的我。在家休整了三个月,教学生涯的第八个年头,教学、分数失去了意义,我的教学遭遇了一个灰色的暑假和秋天,我不知道接下来改走哪一条路。职业倦怠来的气势汹汹,我无力招架。
从小接受的教育没有教我如何面对逆境,更何况这或许根本不算逆境:工作稳定,带薪休假,工资不多不少,或许还有很多人挤破头要进门。
写作,让我找到了宣泄的出口,也让我认识了一群可爱的人。她们平凡,分散在城区、乡下的学校里;她们不凡,用一颗真心在坚持做教研。这是怎样一群人呢?接触之后才发现:这是可爱的人。她们或许不是最聪明的,但绝对是最努力的;她们或许不是最专业的,但绝对是最较真儿的。一次次地交流谈心,让我找到了自我成长的路,而且这条路上还有一群人相伴。于是,阅读、写作、网络学习,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也越来越有底气。这是2018年的我,也是迎来职业生涯二次成长的我,这一年,我是最开心的。
一晃眼,已经是加入项城课题群的第三年了,这三年里经历了争吵、磨合,成长和波折,忙碌但更快乐、更充实。团队中有人来有人离开,但无论来去,都是收获满满。
我终于意识到:教学研究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做的事。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课堂,研究脑科学……这些都让我变得更敏感,更能发现之前忽略的问题,仿佛突然打通了任督二脉,所有的经历都可以认真琢磨,观察也能收获很多:教学不仅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健全的人格;分数重要,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后进生也很聪明,他们的聪明可能更实用;没有那么多针锋相对,对学生笑一笑,他们一定会回馈你更多。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不难,用心感受,你会发现教学的甜蜜和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