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的母亲将自己的角色看得太过沉重,把自己当作蜡烛一样去燃烧。
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只会给孩子过多的关注,以致于这些母亲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生活,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一边“牺牲”着自己的时间与精力,一边又给孩子强制灌输着她们无缝衔接、无死角的爱。
诸如想要给孩子呈现一切美好事物的做法、将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孩子并为他们选好相应的课程、忽视孩子的感受并常常以“我觉得你应该.......”这类的句式与孩子进行交谈。
可想而知,孩子们的逆反心理、与家长们“处处作对”的相处方式也都出自这份爱,沉重、又没有给孩子留有一丝独立成长空间的爱。
从古至今,母亲似乎就应当不断为家庭奉献,可事实上,这种“奉献”只是让母亲这个角色逐渐失去自我,而把目光全部投身于家庭,当然更多的是把精力和时间全部放在孩子身上了。
换言之,当家长(母亲)的自我无法得到实现时,她们会将期望都寄托在年幼的(还不知道什么叫做自我实现的)孩子身上。
可见为了孩子的成长放弃自我成长,并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这将在两代人心里留下阴霾,母亲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把精力和时间都留给了孩子,却依然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并且在他们眼中的孩子十分叛逆。
而孩子需要迎合母亲的期待去决定自己做或不做什么,但他们内心却极度渴望与自己独处的空间。
与其说孩子们渴望独处,不如说他们渴望一个懂他们的母亲,就算是不懂他们也没关系,至少可以给他们一些沉浸在自我世界里的空间,而不是让孩子们一味地满足父母们的期待。
拥有母亲这层身份不代表着你就必须要牺牲自我,相对地,你可以通过拿出一部分时间与精力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满足自我实现,来对自己的孩子加以引导。
你的言传身教会令你的孩子视你为榜样,他们会变得像你一样果敢,并且懂得自己的重要性,知道自己要什么。
发掘自身的重要性,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小事。有能力自爱的人,才能更好地关爱他人。
当一个人的内心感到匮乏、空洞的时候,他们身上会携带着一种牺牲、奉献的精神,而以这种奉献精神给予他人关怀和爱时,会让人感到无形的压力。
“接纳”这种爱并不轻松,被爱的人(包括孩子)会有种必须要接受点什么的压力。
并且当下接受这份爱之后似乎日后必定以某种形式满足对方(父母)的期待才行,否则他们就会感到自己受之有愧,或者不值得被爱。
一旦母亲或是家长将自己付出的爱看得太过沉重,他们就会在潜意识中对自己付出的爱有很多期待,期待这份爱在未来的某些时刻会得到一些回馈。
在《母亲进化论》中,作者提到不少案例是有关于母亲在养育孩子的同时也在进行着自我价值的实现,事实证明这些母亲更懂得如何给予孩子尊重与爱。
实际上,母亲的养育会在不知不觉中对孩子的成长留下深刻的印记,如果母亲的行为能够被视为一种典范、榜样,那么这些孩子成年后也不会出现极力想要改变原生家庭基金的困扰。
养育孩子这一持续的行为,本来就是母亲自我成长的大好时机。
不论是跑步、阅读、或是养育孩子,其相同之处就在于:你在这件事上花的时间、精力、心思越多,你的内心就越是想要持续投入,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你需要得到正向的反馈。
但这些事情的不同之处在于:跑步或是阅读,仅仅与你自己发生关联,你只要掌控好自己的行为和习惯就万事大吉了。
而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孩子是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需要与自己、周围的人、种种新鲜事物发生关联,任何人都没有权力阻碍他们的成长轨迹,哪怕是父母,也没有这个特权。
也就是说不论母亲在孩子身上投入了多么宝贵的时间及精力,也无法把握孩子的成长轨迹。
孩子有形成自己认知边界的方式,他们有着与父母不同的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途径,这足以颠覆母亲内心曾为孩子勾勒的未来的样子。
今日推荐书单:《母亲进化论》,它不同于以往那些关于教养方式的书籍,作者在第一章就提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珍贵的,不光是孩子的,我们自己的(母亲)亦是如此。我们越珍惜和爱护自己的生命,就越能鼓舞我们的孩子和周围的人过上有意义、有目的和回报丰盛的生活。”
从自我实现这个角度讲,即母亲努力自爱、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的状态、习惯及行为都将深深地影响孩子。
相反,如果母亲的角色令她们认为这必然是一种牺牲的行为,那么他们内心的不安及匮乏,也会被毫不遮掩地传递给孩子。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未来是优秀的,能够勇敢地追求自我,那么请你为孩子树立起这样的榜样。不要再试图让孩子完成你没能实现的梦想了,这对于你和孩子,都不太公平。
母亲和孩子都需要各自成长,同时也不妨碍他们相互给予与关照。
另外,养育孩子这件事本身也可以成为母亲自我实现的目标,但前提是不要单纯为了追求某个结果或是某种你想要的反馈而做事,而是为了成为更好的母亲而去养育孩子,这件事情将变得更有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