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四课  显现大乘(七)

第四课  显现大乘(七)

作者: mgsjty | 来源:发表于2018-12-09 07:31 被阅读90次

            《佛说无量寿经》直解
              第四课  显现大乘(七)
              妙果寺达照法师 直解
              二0一八年十二月二日
那么最后看这个菩萨他要什么呢?“兴大悲,愍众生。演慈辩,授法眼。”这都是这个度众生的秘诀,就是你要度众生,首先有没有大悲心。就是我们有时候看到有些外道,他不停地拉去、拉去信仰他的信仰,是不是觉得我的团队壮大了就很开心?世俗凡夫我执为中心啊,比如说我是佛教徒,那佛教徒越多越好,我就越开心。那开心是不是把你那个我执变得更大一点,是不是?如果你把你的我执变得更大,觉得我是佛教徒,佛教搞得很兴旺,我就很开心很荣耀,叫什么觉得有尊严,觉得有荣耀感,那你就发心错了,你动机错掉了。不是来护持佛教,你要护持众生,因为众生没有佛法他太苦了,所以让他过来学佛、学佛法,让他解决痛苦,这叫“兴大悲”,是同体大悲。众生那么苦,他不应该苦,所以感同己受,看到哪里有苦的众生,我们去帮助他,这才是大乘菩萨的发心。他不是说“哦,我这个寺庙很重要,所以你们过来把我这个事业做大,把我这个团队壮大起来”。那就把我执变得更大,那就变成外道了,那就不是佛道,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兴大悲”是度众生的第一个。
那“兴大悲”紧跟的是“愍众生”,悲愍众生。所以,这个度众生、弘扬佛法、护持佛法,主要是护持众生的这种法身慧命。
那么“演慈辩”,要“演”,“演”就是演说、演示。你的生命在演示什么呢?“慈”是无缘大慈,“辩”是辩才无碍,就是你要演示给众生的是给众生快乐,无条件地去帮助众生,然后,各种言说都是为了众生好,这是你内心要这么想的。
那么“授法眼”,“授法眼”其实就是讲法,因为佛法的眼睛、就是大家听法了以后,你的眼睛一亮。不是指这个眼睛肉眼亮了,是你的心眼一亮,本来很多道理不懂的,听法听完以后,诶,道理懂了,生活当中的问题解决了,这叫法眼。当然真正法眼是什么?真正法眼是知道“缘起性空”四个字,就你知道一切法无我,看到了“哦,原来一切法无我”。不但无我,还有因缘果报清清楚楚。这个真看到了,不是别人那里学来的,也不是这个叫做口口相传,而是你的内心开发了、自己看见了缘起性空的道理,这叫“授法眼”。所以就老师要把这个中道实相的道理传播给学生,叫授,传授的授;那么信众呢,他要信受奉行的受,没有提手旁的。老师讲给你的,是用嘴巴讲的,所以要花力气、要用动手,用手的授;后面的那个受是你要用心去承受、接受。
“杜三趣,开善门”这个是方便。“演慈辩,授法眼”是根本。法眼、缘起性空的核心有了。但是下面的这个、我们现在说的叫接地气,接地气怎么接?要“杜三趣”。三趣就是地狱、饿鬼、畜生,要杜绝三恶道。就是你每一次讲法,每次跟众生结缘,都要杜绝他们的贪嗔痴,不要纵容他们的贪欲,不要纵容他们的愚痴,也不要纵容他们的嗔恨。要杜绝、自己先要杜绝,然后要杜绝众生的三恶趣。然后开三善门,让他内心不喜欢自己变成一个贪嗔痴烦恼的人,让众生喜欢自己变成一个快乐的开明的、对家人对旁边的人都好的、让他们开启这样的门。而不是让众生听完法以后,内心一大堆的牢骚。有些人这个讲法比较愤青,愤青完了,一肚子一堆的牢骚在那里到处发,回家了也跟家里人发牢骚,说“你们业障深重”。然后你不知道,你那个话讲了,别人有多难受!所以你要注意自己的内心、杜绝那个内心的三恶道门,然后开启善门。
“以不请之法,施诸黎庶。”这个“黎庶”就是黎民百姓,就是“以不请之法”,就是“法”,别人不请你,因为他不知道,所以也得随缘地、尽力地去帮助,就与众生“作不请之友”。
如“纯孝之子”,就是敬爱父母,就是对众生要像子女对父母一样,“于诸众生,视若自己”。他是这个三个方面:一个是“施诸黎庶”,施诸黎庶就是你比他高你的位置,因为你是菩萨,他是不懂的,就长辈对晚辈的这种爱心去关心他;第二种,要“纯孝之子”,是晚辈对长辈的敬爱父母,就你既要关心他,又要敬畏他、敬重他、孝敬他;然后“于诸众生”,还要“视若自己”,还是平等的,就三种身份。其实就是我们古人说叫“恩威并加”。恩威并加,恩,你是对他好,捧着他哄着他;威呢,要吓唬他,要骂他,该说的要说他,恩威并加。那同时呢,跟他还要平等。
“一切善本,皆度彼岸。”这句话也很重要,前面讲的“杜三趣,开善门”,是指一切世间的善法。但是如果你一切善本,不度彼岸,那就是种善根,那你这一生本来可以了生死的,你让他种个善根,居然没有了生死,你愧对众生,对不起他。所以要让大家改恶向上,同时要让大家要求生净土,或者度脱到彼岸解脱生死。就这个“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后面一句叫“自净其意”了生死,这个很重要!这个没有,那就是世间善法;有了这个,皆度彼岸,那就是佛法,它能够出世间。
“悉获诸佛无量功德”,就大家都能一起,“悉”就是普遍、都能获得佛的无量功德,所以“智慧圣明,不可思议”啊!这菩萨的境界不可思议。
“如是之等菩萨大士,不可称计。”这个不止是十六大士、十六士这样的人,“如是之等”就是等等等等很多很多,不可称计,不知有多少啊!“一时”,就一时佛在这个、一时佛在当时灵鹫山的时候,“一时来会”,都来到大乘《无量寿佛经》的这个集会的会上,一起来会。这就是显示大乘,这整个讲大乘法。那大乘法以后,后面还有这个序分,还有内容没讲完,下次再说。阿弥陀佛!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阿弥陀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四课  显现大乘(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wkhhqtx.html